首页 >出版文学>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第24章
正义外人皆称夫子好辩章。按:此实焦
学歧点,上云性能觉于善,何以言心悟又为杨、墨耶?
又曰:
明人讲学,至徒以心觉为宗,尽屏闻见,以四教、六艺为桎梏,是不以规矩,便可用其明;不以六律,便可用其聪。于是强者持其理以与
世兢……弱者恃其心以为道存,……真邪说诬民,孟子所距者也。正义离娄章句条下。按:以赤子比洪荒固是,然今世只是洪荒变来,圣贤亦
从赤子植基,既主性灵,何以又不敢言觉悟?焦学从此入歧矣。绝事物习行而言觉悟,固不可;只有事物习行而无觉悟,亦不可也。
里堂此两条及前引人智明昧因习而殊诸义,极重学习,力斥心悟,且明举周官六德、六行、六艺为说,颇似颜李。里堂近似颜李处然里
堂似未见颜李书,故正义自序历引诸家着述,独颜李缺如。可见论学容有暗同,近人必主东原疏证闻之颜、李,实无的据,此亦可为旁证矣。
里堂既深斥心悟、心觉之说,谓人智之开通进化,必有赖于习行,而习行必有所因。故曰:
习先圣之道,行先王之道,必诵其诗,读其书,博学而详说之,所谓因也。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近取诸身,远观于物,伏羲所因也。神
农则因于伏羲……黄帝、尧、舜则因于神农……惟其因,乃有所变通。通其变,使民不倦,通其所因,变其所因也。神而化之,使民宜之,神
其所因,化其所因也……先王之道,载在六经,非好古敏求,何以因?即何以通变神化?……故非习莫知所因,非因则莫知所述。同上习行必
有所因,而归于诵诗、读书,博学详说,此意近恕谷,可以矫习斋主习行而力攻读书之偏。里堂近恕谷远习斋处然后人学问,正不必全赖六
经羣籍,仍自有仰观俯察,近身远物可因也。习斋力斥读书,亦不能从此处着眼,乃专据礼乐为习行之主,失之益远。又里堂谓人初不知夫妇
,伏羲教之有夫妇,人初不知熟食,神农教之有熟食,而曰:“非性善无以施其教,非教无以通其性之善。”其说是矣。然伏羲、神农所以能
发明人伦、火食以教人者,正亦由其性之善。则亦可谓非性善无以开其教,亦非能教无以证其性之善也。里堂性善论之不彻底圣人与我同类
,后世非不能再有伏羲、神农。孟子言圣人,有性之者,有反之者。性之则自诚而明,自发自悟,开教创义者也。反之则自明而诚,因人之
教,反之吾心而知其诚然,信教服义者也。里堂因斥心悟、心觉之说,故其论性善,似偏于信教服义者言,于开教创义之理未能深阐,故其言
重因不重创。则以当时汉学家读书博古之风方盛,里堂浸染者深,遂不觉其言之偏倚。至习斋亦言性善,又力斥读书,乃亦未能从此层发
挥,则以习斋成学精神,本在其意志气魄之坚强,不在其心知识解之湛深也。三百年来学术大体,要之不能脱尊圣信古之一见。虽若里堂以
人智进化言性善,习斋以力斥读书言习行,而结局均不免。然则陆王发明本心之论,即孟子所谓彼人也,我亦人也,我何畏彼之义,其末流之
空言心觉、心悟者固可斥,其教人自发自悟,自开自创之风,苟言性善,决不能抹摋此路,又断断然矣。又按:里堂言因,本含二义:一则所
因,如通其所因、变其所因、神化其所因云云,所因者,指其所变通之事实言;一则所以因,如神农因于伏羲,及非好古敏求何以因之说,所
以因者,即指所以为变通之方法与事实言。则所以因者,即是革,即是创,非因袭之因矣。里堂以变通言因,故但惩空洞之陋,而无承袭之弊,此则犹贤于当时汉
学家,惟以读书博古为学者已。
里堂言性善,其主要义有二:一曰义之时变,里堂谓通变神化之道,全以随在转移为用,所谓『集义』。”正义义内章语是也,其说如上举。又其一则曰情之旁通。其言曰:
禽兽之情,不能旁通……人之情,则能旁通……故可以为善。惰可以为善,此性所以善……以己之情通乎人之情,以己之欲通乎人之欲。
……如是则情通。……是性之神明有以运旋乎情欲,而使之善,此情之可以为善也。故以情之可以为善,而决其性之神明也……盖人同具此神
明,有能运旋乎情,使之可以为善;有不能运旋乎情,使之可以为善。此视乎才与不才,才不才则智愚之别也。智则才,愚则不才。正义乃若
其情则可以为善章里堂谓义之时变者,相当于东原之言解蔽;里堂谓情之旁通者,相当于东原之言去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