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灵异言情> 六国一统之亡国之殇>第25章 对外战争(二)

第25章 对外战争(二)

或许在这件事上,赵成侯后来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和韩懿侯的英明,在这两年之后,趁着周王室内乱,他又与韩懿侯一起派兵干涉周内政,支持周太子的弟弟公子根争位。
于是在他们两国的策划下,周王室分成了西周、东周两国。但是周原本就十分弱小,能自保就不错了,左右不了天下大势,即便把它分治了,也仍然就那么回事。而这分治要是换成是魏国,那就大大的不同了。然而,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永远失去了。魏国在魏惠王的统治下,势头直窜突起,咄咄逼人。
赵成侯是个战争狂,虽然没打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仗,但他的一生却是小战不断,尤其是与魏国。要么是进攻卫国,引得魏不得不救,要么就是与魏国直接起冲突。但他的运气不怎么样,魏惠王似乎天生就是他的克星,几乎每次都被魏国杀得大败,而且在公元前三五三年,即赵成侯二十二年,魏惠王竟然率领大军攻入、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将近两年。
如果不是这个时候秦国在商鞅变法下实力大增,牵制住了魏国,而且商鞅原本在魏国求发展,因为年纪轻得不到重视,后来才去了秦国。从私人方面来讲,他的心里对魏国有怨气,于是在赵魏打得一塌糊涂之际,他总要派人趁机动一动魏国。魏国战胜了赵国,但是在秦国的攻势下却是一败涂地。
巧的是,就在魏惠王攻占了邯郸后不久,安邑也被秦军攻占了。他在赵国得到的还不够补偿在秦国失去的。
为了与赵国重修旧好,缓解应付秦国的压力,魏惠王归还了邯郸,与赵成侯结成盟友。迫于秦国的威胁,他不得不把都城从安邑搬到了大梁。
然而,秦国就像一头沉睡中醒来的猛虎雄狮,爆发出了无穷的力量,从此成为东方各国的噩梦。第一个倒霉的,自然是与商鞅有不痛快的魏国。
赵成侯共在位二十五年,他自继位之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谋划为赵国开疆拓土。他的主要攻占地带即位处中原,且临近赵国的卫国,也因此与魏纠缠不清。
同一时间,除了西方的秦国,东方的齐国在齐威王的统治下事业也是蒸蒸日上,靠北的燕国也在兼并战争中悄悄发展起来了。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战国七雄”可以宣告名副其实,分治了天下。
从此之后,各国之间的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关系越来越微妙,斗争也越来越激烈,对我们来说,战国时期最精彩的部分已经隆重登场了。
赵成侯死后,其子赵肃侯继位。正是大权之下,人人争相。他的王位来得也不容易。赵肃侯三年,公子范出其不意的偷袭都城邯郸,妄图篡位。当然,他没有成功。
赵肃侯可谓是仁义之君,性格比较谦虚、温和,不喜欢打仗。他这么做也是正确的,毕竟他的爹爹带着人马厮杀了二十多年,赵国也该休息休息了。
在他在位期间,赵国只参加了几次不痛不痒的战争,多数还是为了自保。后来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又主持开始了修建长城。
打打杀杀的随他去吧,他只管关起门来搞经济。传说有一年春天的时候,他游兴大发,要趁着风和日丽的,乘着马车出去游玩。有位大臣拉住他的马,说现在耕事繁忙,误了一天的耕种,将来就有可能挨饿百日。主公您于心何忍打扰众百姓呢?他一听,连忙下车表示歉意,春游也就取消了。由此可见他的确是个很随和的人。
赵肃侯命也比较长,共在位二十四年。他死的时候,秦、楚、燕、齐、魏各派了万人前往凭吊,参加丧事,这是绝无仅有的现象。一则各国是为了外交,二则显而易见也是他人缘好。
赵国在他父亲赵成侯手里时连年打仗,打了二十多年,到了他的手里,又休息了二十多年,这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天意注定要他为他的儿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他的儿子,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赵武灵王。赵国在他的手里,达到了势力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