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赵魏韩立国后,三家亦未停止过各自的改革与开疆拓土。就在赵烈侯元年,魏文侯便派人跟赵烈侯说,他想要从赵国借道攻占中山国。
很难理解魏文侯的想法。
中山国远在北边,东北面与燕国接壤,北面紧靠戎狄部落,南面东面都连着赵国的土地。它与魏国,实在是怎么样都连接不到一块去,距离远到风马牛不相及。就算真要打中山国的主意,那也应该是赵国,而不是魏国。
可是,魏文侯着了魔一般,竟然要横穿赵国,走上数千里去攻占中山。这样花费巨大的兵力财力,不知道实际上值不值得。
赵烈侯本来不愿意借道,因为“借道”听起来不太舒服,好像总有点什么阴谋包含在内似的,叫人心里疑惑。想当年晋献公不也是花言巧语的向虞国借道伐虢国,后来回途中又顺手把虞国给灭了的吗?虽然魏文侯没那本事也一下子把赵国给灭了,但是不能保证有没有别的事。
赵国的大臣们分析一番后,就劝说赵烈侯还是借的好。虽然“借道”听起来不怎么好听,但是就魏伐中山这件事来说,绝对对赵国有利,其理由有三:
其一,赵魏实力相当,魏文侯想要以“借道”为借口对付赵国,显然是不可能、不现实的;
其二,魏国进攻中山国,如果失败了,则魏国势必实力大损,这样相对之下,赵国的实力则要高出他一截,这相当于借中山之手,削弱了一个劲敌;
其三,如果魏国灭了中山国,也没有办法长久占领它、控制它,这样的话,赵国可以趁机夺取中山,坐收渔翁之利。因为魏国本土与中山相隔千里之遥,但却在赵国领土包围之中。
赵烈侯一听大喜,立刻就要派人去答复魏文侯。赵臣又拦下了,说大王啊,这事急不得,不能答应的太干脆、太主动了,要不然反而叫他生疑。等他再催两次,您再勉为其难的答应他吧。
这才是搞外交的好手啊,顺水推舟也要推得毫无痕迹。
后来的事态发展果然如赵臣所料,魏文侯花了大力气占领了中山国数年,后来魏国因为被楚国、赵国打得大败,再也无力经营中山,中山旧臣便趁机复国把魏人赶了出去。再后来,羸弱的中山果然为具有地理优势的赵国一点一点的吞噬,在赵武灵王的时候基本上落入了赵国的手里。可知在那时候,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无不想方设法、勾心斗角,对外对内两手抓。
战国前期的内政改革,有两国比较著名。一个是魏文侯启用法家代表李悝进行变法,实行“法治”,又敬儒家代表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为尊,宣扬“王道”与“仁义”,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另一个是赵国的相国公仲连的改革。
此后的几十年间,楚国吴起、齐国邹忌、秦国商鞅等相继变法,各国因此实力大增,各国之间的斗争也更加激烈。在不断的斗争与兼并中,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脱颖而出,形成了赫赫多年的“战国七雄”。
第21章 战国七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