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金刚经疏>第1章

第1章

念无举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我得斯陀含果不。是第二问也。须陀洹人。尚不生念。斯陀含人。岂敢生念。斯陀含人。进断六品烦恼。生二家。即证得二果。我得斯陀含果。无问竟也。答。举。须菩提言。不也。
世尊。是直答也。不能生念。何以故征。征以何故。从以下。斯陀含疏。举。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斯陀含者。是此西音。此名往来。亦名薄贪嗔。贪嗔邪见贼庵儞也。故薄贪嗔欲。似如来大圆镜智。名一反往来。得无余故。喻赵老停。合家总灭门。赵老儿。从西征回。改业治畜。生其大富。后有还来。赵云。且脱庵儞也。斯陀含名。结得成名。上来诸文不同。
斯陀含斯陀含了既不生念。问陀那含人生念无。举。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者。是第三问也。若一来。若一间。总名斯陀含。修断九品。名阿那含。问竟也。须菩提答。举。须菩提言。不也世尊。是正答也。不能生念。何以故征。征以何故。从此以下释。看举。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名阿那含者。译语释也。臭身者。漏身也。虫身者。一切虫身也。食身者。阿那含人。不食五谷之类也。毒身者。龙蛇蝎等也。更不还来欲界受身。
欲界摄不得。故名不来。经云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若来以更不来。若去以更不去。西方名阿那含。此名不来。是名阿那含。从实立名。名阿那含阿那含人既不生念。问阿罗汉人生念无。举。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是第四问也问竟。举。须菩提言。不也世尊。是直答也。不能生念。何以故释。看举。实无有法。名阿罗汉。西方名阿罗汉。此名无生。亦名无著。我生以尽。不受后有。
诵曰。无量劫来为恩爱。不能割舍离举缘还复将身归恶趣。贪财竞色受诸愆。阿罗汉三名。无贼。贼有三义。一密入人家。二偷人财物。三共主啾唧。从此以下番释。阿罗汉分疏看举。世尊若罗汉。作是念。即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受者相者。此番显也。总名离一切相。故名罗汉。从此以下引证看举。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者。用已证成过去诸佛。未来诸佛。现在诸佛。入无诤三昧。是罗汉引证成。诤者啾唧义。罗汉人故名。无诤三昧者。西方音。此名等持。平等持心。一境性故。
欲界烦恼。故名为诤。沙弥爱味。被海龙之灾。比丘爱花。被河神之所骂五欲者。色声香味触。非唯离欲。欲而得离欲名。从此下引成。举。我不作是念。是离欲阿罗汉。世尊者。称佛所说也。但有证智。无妄念故。从此以下证成。看举。若我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佛如实知。无妄语故。从此已下。释成是罗汉无。举。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自念我得阿罗汉道。即未离欲。非阿兰那行者。是此西音。此名寂静行也。上来诸文不同。四沙门果并了。从此以下。降伏正报相依报相。
事在明朝。从此以下。说然灯佛。以广所闻。于中有二。先举初文。举。佛告须菩提。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问所解也。如来昔在然灯佛所。有法得无法得。仰答也。从此以下。止陈实状。须菩提分疏。举。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以解仰答也。释迦曾供养百万恒沙诸佛。不得佛。何以故。以有所得故。所以不得佛。后于然灯佛。乃蒙受记。何以故。以无所得故。此名真得。喻有一小儿觅度。处处求阿师。处处求索。即敬不得度。何以故。以有觅心。于后自读经即得然灯者会须自然。即得成佛。摩纳仙人者。然灯佛与受记。今释迦者是也。四缘者。一因缘。二无上缘。三等无间缘。四所缘缘。
一切法。具此四缘。然可成佛言于者。于自身中。十八界中。求其定主。竟不可得。然可得记。上来诸不同。降伏正报相了。从此以下。降伏依报相。于中有三问答。先举。初文。举。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问所解也。菩萨庄严佛土。无问竟也。答。不也世尊。以意正答也。何以故者。自征自释。若也不庄严。如得净土。从此以下释。看举。庄严佛土者。增益心谤。则非庄严。损陷心谤。是名庄严者。离有离无。启会中道。谓取形相。计为清净。则非庄严。取于妄说。实严故。此庄严是名庄严。不依形相。但依实体。名真庄严。维摩经云。以其心净。佛土净故。此名真庄严。所见有四。各见不同。且如诸天。
见水唤作琉璃。余者三种。以广所闻。从此以下释迦一一教真庄严。举。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教真庄严也以我生清净心即得成佛。须三业清净。一切者。总名菩萨。大者是摩诃萨。小者是菩萨。众生有疑。若为生清净心。举。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若住诸尘。非净心故。不应住色生心者。有外界内界。内外俱舍。故名不住色生心。声香味触法生心。于六尘境界。元无染着。若住诸尘。非净心故从以下结劝修学。举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得解脱。不取下尘界。无所住者。心自净也上来诸文不同。
降伏依报相了从此以下。第六降伏胜身相。佛为末代众生。妄情执着。富者陵贫。故须降伏为遣此疑。依喻审。问。于中有两问答。先举初文。举须菩提。譬如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大不。问所解也。于诸山中最大。故名山王。为遣此疑。依喻审问。问竟也。答。举须菩提言。甚大。世尊是领答也。须弥山纵广八万四千由旬。故以为喻。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征。从此以下。释成大义。举佛说大身。是名大身者。须弥山虽高。心无分别。佛身亦尔。不分别众生佛身。世间八法。所不能动。八法者生老病死。地水火风。故名世间八法衢师罗长者。
见三尺身。应持菩萨。见千尺身。阿修罗大身无智慧。舍利弗身子小智慧大。可向身量理看。须菩提。上来诸佛不同。第六降伏胜身相了。从以下第七降伏染福相。于中有三四五礼。先举初文。举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于意云何者。问彼所解。是诸恒河者。因神立称。故名恒河。东面流出。绕阿耨大池。流入东海。
京州真谛法师。其河初初水出处。阔一由旬。满中细沙。与水同流。取一河内所有诸沙。以沙计河。一沙一河为甚多。如是诸河沙。可说为多不。释迦问敬也。须菩提答。举须菩提言。甚多世尊。是略答也。为多须菩提两回答。前略答。后释答释答看举。但诸恒沙。尚多无数。何况其沙。是释答也。从此以下。释迦实答。举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者。合信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贵财多也。尔所恒河沙数。三千世界。以用布施。起行胜也。得福多不。
问彼所解也。得福多释迦。问须菩提多少。举须菩提言。甚多世尊。是领答也。从此以下。释迦教量。看举。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者。亦取发心向大乘也。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事业胜也。而此福德。胜前福德。胜前福德者。正校量也。胜有四种。一摄授胜福。持经胜布施。二堪受敬养。三难作能作。四能生胜想。听金刚经者。得此四个胜。胜前福德者。摄授福胜也诵曰表知持经四句偈。胜施恒沙七宝因。是故显示诸众生。普令劝知实相义施非菩提因。法得菩提故。从此以下。说校量。举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