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泰山道里记>第24章

第24章

大汶口东南三十里为梁父山,平衍突出。《封禅书》:“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其上旧有地主祠,《史记》:“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盖天好阴,祠之必于广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汉武帝及光武帝皆降禅于此,而坛址无存。南为梁父城,汉时置县,属泰山郡。《水经注》引《开山图》曰:“泰山在左,亢父在右;亢父知生,梁甫主死。”王者封泰山禅梁甫,故县取名焉。诸葛亮幼从父为梁父尉,父卒后徙居南阳,好为《梁父吟》谓此也。今其村为梁父云。
城西南七十里而有蛇邱故城,今楼上村是也。《水经注》:“汶水又西,洸水注焉。”今炎之济河。又西经蛇邱县南,县冶铸乡故城。《春秋左传》”宝叔娶于铸“者也。汶水又西,蛇水注之。水出县东北,西南流经汶阳之田,齐所侵也。自汶之北,平畅极目。僖公以赐季友即此。蛇水又西南经铸乡城西,《左传》所谓”蛇渊囿“也。故京相
曰:“今济北有蛇邱城,城下有水,鲁囿也。”俗谓之浊须水,非矣。按:蛇水上纳灵应诸泉,又曰汇河,基下游即浊须水,或谓之浊河。西南三里许有汶阳故城,今城上村是也。《水经注》:“汶水又西南经鲁国汶阳县北,王莽之汶亭也。县北有曲水池亭。《春秋》桓公十二年,经书公会杞侯、莒子于曲池。《左传》曰:平杞、莒也。故杜预曰:鲁国汶阳县北有曲水亭。”按:楼上、汇河之间有土丘,传为曲水亭址。汶水经汶阳城南,不在其北也。城上村南七里为阙陵故城。《水经注》:“汉章帝元和三年东巡泰山。立行宫于汶阳,执金吾耿恭屯城门于汶上,基堑存焉,世谓之阙陵城也。”迤西立元君庙,圯。而《通志》以汶阳、阙陵为一城,并曲池载入宁阳县境。又西约二十五里为颜子坡。《岱史》云:“州治西南境有高坡,孔子引颜渊望吴门系马,因与俱下于此。”
城东南二十二里,有横埠状类龟,埠北之田曰龟阴。按《水经注》:“博县北有龟山,山北即龟阴之田。《春秋》定公十年,齐人来归龟阴之田是也。”西南有石塔五级,曰圣塔,盖遇旱干水溢,祷辄应。金明昌三年李德元等建,壁勒安升卿记。南三里即博县故城,汉之博也。城东为天封寺,旧号郭头寺。宋祥符有事泰山,更以”天封“为额,金大定二十四年僧道先、法越重修,有党怀英碑记。
泰山东南三十里为徂徕山,山于泰山犹旁几然。《水经注》:“山多松柏。《诗》所谓徂徕之松也。《邹山记》曰:徂徕山在梁甫、奉高、博三县界,犹有美松,亦曰尤崃之山也。赤眉渠帅樊崇所堡也,故崇自号尤崃三老矣。后魏《地形志》:“泰山郡梁父县,有徂徕山在北。”《舆地广记》:“唐省梁父入博城。”欧阳修曰:“徂徕鲁东山。”孔贞
曰:“龙脉自泰山傲来,经金牛、龙山蜿蜒东赴,至水音堂逾汶,盘结于此。大、小汶络其面背,山周百六十里。”
自郡城至山北,蹊径逼窄。游岱宗而探徂徕之胜者,则绕山之东西两路,自前而入,约百余里。自山南而突起者,为三岭崮,一名三台山。北岩曰“独秀峰”,传云李白题勒。上为九龙宫,中为玉皇庙,明崇祯间重修。其下为感应侯祠,祀徂徕山神。《山东通志》:“金明昌元年封为护国感应侯。”今祠圯,松柏犹存。
西北里许,崖壑泻水,羊公河出焉。逶折西南,流经羊祜厅北,又西南注小汶。西北五里为二圣宫,古称二圣堂,元鹿森隐居处。东南峭石壁立,篆书“贫乐岩”、“演易斋”诸迹。杜仁杰为撰铭,残缺不可读。许衡尝读书于此,匾其室曰“鲁斋”,后即以为号。堂创于元初,开国侯徂阳时珍建,有益津高诩碑记。增祀玉皇阁、王母殿、三清殿。稍北石洞方广,赵国麟名曰“箪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