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西汉后半截儿>第53章
  在王凤病重时,他更是尽心侍奉。亲自为王凤尝药,上上下下得打理,经常弄得蓬头垢面。在王凤最后的日子理,他更是接连数月不解衣带,作为侄儿克尽孝心。
  这位侄儿的作为一点一滴都看在王凤眼里,因此王凤在临终前也没有忘记向王政君和成帝推荐这个侄儿。
  于是成帝便将他招入宫中做了郎官,后升为射声校尉。
  升官之后的他仍然行事卑微小心,在朝堂之上颇有名声,许多朝中的名流也都在成帝面前夸奖这位王家的年轻人。
  他的叔叔成都侯王商上书成帝愿意从自己的封地里拿出一块来封给这位侄子。
  于是,在永始元年,成帝册封他为新都侯,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加侍中。
  王政君的这个人气颇高的侄子,大名叫做——王莽。
  封了侯的王莽愈加谨慎小心,待人也愈加谦逊。成帝赏赐的车马衣裘全都拿来接济门客,自己家中的陈设用度却是十分简单。
  久而久之,王莽的名声越来越大,朝廷上的人们提起他,没有不夸奖两句的。其声名甚至盖过了他那一干叔叔们。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却说永始元年,赵飞燕加封皇后,成帝悠游后宫,沉迷酒色。光禄大夫刘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着手从《诗经》,《书经》里面摘录了不少女人的事迹,做成了个小册子提交给成帝以做警示。内容自然是既有贤妃贞妇,也有孽庶、嬖幸。这本小册子名曰《列女传》。
  此外,刘向还专门为成帝编写了描述治乱兴衰的教材《新序》和《说宛》。
  除了编写专用教材,刘向给成帝前前后后上书好几十篇,不但文采飞扬,而且篇篇在理。拳拳之心可见一般。
  要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家刘向这么上心,成帝心里也是非常赞叹和赞许。没事也跟旁边的人夸一句:刘向真是个贤大夫。当然,夸完了事,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
  要说刘向这几十篇奏章一点效果也没有,也不太准确。其中一篇,还是起到作用了。
  就是前面提过一句的,关于成帝的昌陵的问题。事情的前因是这样的。
  成帝继位之后的建元元年,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初陵。本来已经修建得快七七八八了,可是在鸿嘉元年的时候,刘骜去自己的陵墓初陵视察了一番之后,又不满意了。
  溜了一圈后,成帝突然对汉文帝的灞陵曲亭南很感冒,心血来潮地说:“朕要陪伴在孝文皇帝身边!”于是昌陵诞生了。
  成帝打算营造昌陵的时候,招来时任将作大匠解万年询问需几年可建成。解万年拍着胸脯说三年足矣。
  结果,由于昌陵地势低洼,需要从别处运土来加高,因此所费的民力、物力数以巨万,上至大司农下至百姓,叫苦连天。而且工期一再拖延,历时五年还未完成。
  于是刘向给成帝上书,一番苦口婆心劝谏成帝放弃昌陵,还是回去建初陵的好。朝中群臣也纷纷表示赞同刘向的意见。
  成帝看形势不对,估摸着这昌陵再建个十年八年也不定有什么结果,于是破天荒地接受了刘向的劝谏,下诏:罢昌陵,回去接着建初陵并且承诺不在初陵附近建造城邑来迁徙百姓。
  丞相薛宣和御史大夫王骏一看有了成果,就乘胜追击:要求成帝把原来在昌陵附近的准备修建的城邑也废止,不要再迁徙百姓过去。
  没想到,因为这封奏章,把我们的英雄陈汤又给拖下水了。
  原来,负责营造陵墓的将作大匠解万年是陈汤的铁哥们。
  刚开始造初陵的时候,解万年跟陈汤说:“兄台,以前给孝武皇帝、孝宣皇帝和孝元皇帝造陵墓的那些人,都因为营造陵墓有功升官的升官,封侯的封侯。估计哥们我这次要是建完陵墓,也能得些好处。嫂嫂和侄子都是长安人,可惜现在都不在长安,兄台不如向皇上建议迁徙民众,兄可以带头迁徙。这样一来可以把家人都弄回长安来,二来也可以在初陵这肥美之地多弄些良田。”
  陈汤闻言,有利可图,正中下怀,于是上密奏给成帝:历数徙民的好处,建议在初陵附近设立一县,陈汤愿意和家人第一个搬迁云云。
  陈汤之所以上密奏,是因为从元帝开始,取缔了往帝王陵墓迁徙民众的传统。陈汤心知这种奏章不得人心,所以就上的密奏。
  要是现在的搬迁户都有陈汤这样的想法,估计地方政府和他们背后的开发商心里该乐开花啦。
  成帝果然采纳了陈汤的意见,起了昌陵邑。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昌陵工程下马了,外加上丞相和御史大夫等大臣极力反对,这昌陵邑眼看也要成为烂尾楼了。
  就在丞相薛宣等人的奏章还为批复时,有人问昌陵邑的首倡者陈汤:“现在昌陵邑还没撤销,难不成皇上还会往这里徙民吗?”
  陈汤说:“没事,皇上只是暂时顺着群臣,等事情风头一过,还是会往这里徙民的。”
  没想到,陈汤这番话传到了大将军王商的耳朵里。
  王音在位的这几年,可谓是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也多次劝谏成帝,不失为一个合格的首辅大臣。
  看来,虽说王音在王凤面前颇有点低声下气,但王凤还是有识人之明的。
  王商可不像王凤和王音那么罩着陈汤。准确地说,是“素不善汤”。
  于是王商揪住这件事情,治了陈汤一个惑众之罪,直接扔监狱里面去了。没想到到了监狱里面,翻翻旧账,又把陈汤几件不光彩的事情给挖出来了。
  其实也不是什么很大的事情,而且也不全是坏事。
  在元帝篇讲过,我们的陈大英雄没什么大毛病,就是有点爱财。揪出来的几件事情无非就是收了人家几十斤黄金、几百万钱,然后与人求求官、消消灾什么的;再就是借某地出现黑龙不是时候,批评下成帝应该总微服出游;第三就是尚书给王莽说好话,认为应当给王莽封侯。
  其实这第二和第三条不算什么问题,不过既然人家要治你,自然是说你有问题你就有问题。
  再加上昌陵邑徙民的事情,数罪并罚,陈汤于是被发配敦煌。不过还好,他还有个伴,他兄弟解万年因为昌陵事件,也被发配敦煌。
  但是陈汤在敦煌也待不安生,敦煌太守上书给成帝说:“陈汤这样的人待在边境,实在太容易让邻国浮想联翩,陛下还是给他弄走吧,别让他在敦煌待着。”于是可怜的陈汤在敦煌屁股都还没坐热,又被发配到安定。
  英雄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虽然陈汤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但是仍然有人上书为陈汤求情。
  议郎耿育向成帝上书,认为陈汤得到这种待遇太冤枉和委屈:
  “想当年成汤甘延寿为圣汉扬钩深致远之威,雪国家累年之耻,讨绝域不羁之君,系万里难制之虏,其功劳况绝古今!
  先帝甚嘉其大功,并且为了宣著其功,改元竟宁,目的就是想使陈、甘之功传之无穷。
  郅支单于事后,就连南方诸国为其震动,争献白虎,边境为之多年平静无事!先帝病危之时,仍然为不能重重封赏陈汤、甘延寿之功而念念不忘,多次派尚书督促丞相著其大功。可惜匡衡等人排挤功臣,仅封陈汤、延寿区区百户,令军中将士大失所望。
  皇上您继承大统,沾祖上历代征伐的光,兵戈不动而边境无事。然而朝中这些大臣不正,奸佞之人当朝,排挤有功之臣,使得陈汤蒙受冤屈。
  如此功臣,没什么罪过却在年老之时被徙居边陲敦煌!敦煌,正是通往西域的通道,徙居陈汤的消息不久就会传到西域。郅支单于的遗虏想来听到这个消息必然会耻笑陈汤,实在可悲!
  试问皇上,现在奉命出访的汉使,有哪个不提陈汤诛杀郅支单于之事来扬我大汉之盛。一边还在凭借陈汤之功来震慑帝国,另一边却为了些许谗言将陈汤远徙边境,实在令人痛心!
  况且,居安思危,盛必虑衰,现在大汉一没有文景二世累年节俭而得的富饶的储备,二没有武帝时勇猛善战克敌之国的名将,我们所有的,只有一个陈汤!
  即便陈汤生不能得到朝廷的封赏,想来他也会希望国家在他死后追认他的功劳以激励后人。事实却是,陈汤幸逢明君,立下大功还没多久,却因为谗言被鞭逐斥远,使亡逃分窜,死无处所。
  稍有远见的人都会看到,陈汤之功,累世不可及,而陈汤的那些过失,其实都是人之常情。如果陈汤都因为几句谗言而落到如此地步,以后还会有人愿意为国流血牺牲,抛尸疆场吗?
  请陛下三思!”
  上书还是有效果的,成帝召回了陈汤。后陈汤在长安去世,善终。
  直到陈汤去世,都没有得到与他的功劳相当的封赏。不过,被耿育言中,死后的陈汤终于得到了公正的待遇。
  王莽就任安汉公后,既为了感谢陈汤当年的旧恩,又为了讨王政君开心。先是以讨伐郅支单于有功而给汉元帝加庙号高宗;接着又以前朝对陈汤、甘延寿不公,功大赏薄为由,加封甘延寿的孙子甘迁千六百户,追谥陈汤为破胡状侯,陈汤子陈冯为破胡侯。手刃郅支单于却连个官也没升的军侯杜勋也被加封为讨狄侯。
  不过在永始年间倒霉的,还不止是陈汤。
  比陈汤还倒霉的是我们的张放同志。虽然赵氏姐妹进了宫,但成帝和张放的友谊还是历久常新,没事喝个花酒什么的,过得那是不亦乐乎。
  看来由于张放的性别问题,赵氏姐妹是丝毫不以张放为威胁的。
  成帝这样内赵外张的天天沉迷在酒色之中,太后王政君和卫将军王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经常劝谏,可惜成帝依然我行我素。
  永始二年,恰好赶上外就凉州刺史的谷永回京述职,卫将军王商就让谷永借着日食和流星雨的借口,上书成帝,直言成帝过失,言辞犀利。
  您要问了,谷永啥时候跑到那鬼地方去了?
  要说自从王凤死后,谷永的日子其实也不太好过。
  因为在王凤的诸位弟弟中,谷永和王谭关系比较好,所以继任的王音不怎待见谷永。
  还好王音死后继任的王商对谷永还算不错,所以王商上任后推荐谷永就任了凉州刺史。
  可惜,成帝这时候的脾气已经大不如前,看到奏章火冒三丈,直接派御史带着诏书去抓谷永。
  王商在宫中耳目还是众多地,见势不妙,立马让人给谷永带信:赶紧收拾包袱回凉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