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西汉后半截儿>第20章
  这和满清早期的以牛录、八旗为单位的部落形态很像——奴隶制军事行政同盟。不过,匈奴人采用这一制度的时代是公元前二百年,而后金是在公元一千六百年。
  自单于以下,依次设置左右贤王,所以左贤王或者说储君通常又称为左屠耆王。
  其中“左右”是根据各个王的封地相对于单于王庭的位址而言,其中王庭以东为左,王庭以西为右。其中以左右贤王和左右谷蠡王的封国最大,而左右骨都侯为单于近臣,作为辅政,因此没有封地。
  除了左右骨都侯外,从左右贤王到当户,每个首领都有兵权。具体领兵数量从数千到上万不等,每个首领手下还设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都尉、当户、且渠等下属官员。
  由于大臣的官位采用世袭制度,所以左右骨都侯都由呼衍氏、兰氏、须卜氏三姓贵族担任。
  由于各个首领平时在各自封地,所以要定期到单于王庭开会。即为人们所熟知的大会龙城。龙城之会其实是只是匈奴每年部长级会议中的一次,在五月进行。另还有两次会议,分别在五月和八月。
  每年正月的那一次,叫作小会。大小首领都到单于王庭,进行祭祖。
  每年五月,大小首领齐聚茏城,由单于统领各首领祭祀祖先、田地、鬼神,是匈奴最重要也是最庄严的祭祀活动。
  每年八月,大会蹛林,这一次属于行政大会。主要目的是计算人口和牲畜数量,并进行刑狱判决等相关行政事宜。匈奴由于没有文字,因此其律法比较简单。其实,与其说是律法,倒不如说应该是一种口口相传的约定俗成更合适一些……
  最长监禁是:10天;国家监狱的罪犯人不过十数人。
  茏城大会的祭祀意义固然重要,然而它最重要的部分在于:参加茏城大会则表示了该部落势力对单于的臣服。
  换句话说,表示分裂态度也很简单,我不来参加你的茏城大会大伙就都明白了。
  匈奴人的军事进攻参照狼人的习性,满月进攻,月亏退兵。战斗中斩敌首一赐一卮酒,所得的财产归个人,掳获活口则归为其奴婢。所以匈奴人打起仗来,基本上是见好就收,来得快,去得疾。司马迁说匈奴人:“故其逐利,如鸟之集;其困败,瓦解云散矣。”实在是对以匈奴为代表的游牧民族的战争形态的形象描述。
  回到汉匈关系上。
  大汉初定,高祖刘邦自己带了三十二万骑兵去挑冒顿单于。结果被四十万匈奴骑兵围困在白登,最后还是靠间谍加公关手段才得以脱身,狼狈地逃回长安,终其一身不再提与匈奴作战这档子事了。
  匈奴自此以后处于对汉朝的绝对优势地位。从吕后时代一直到武帝初年,基本上是缺了东西,愿意打的话就到汉朝直接去抢,还顺带着烧杀抢掠;不愿意打就和亲,汉朝一样送一大批东西过来。
  汉朝忍气吞声了七八十年。
  虽然我们不是一个好战的民族,更不是一个嗜血的民族,然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有仇不报非君子。
  血债需血偿。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经过文景两朝的国力积累,加上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终于使得大汉帝国一扫前辱。
  武帝朝的伐匈名将卫青、霍去病已经取代了李牧和蒙恬这些前朝良将,成为了匈奴最惧怕的名字。
  经过漠南、河西和可称为汉匈决战的漠北之战等数场战役,汉武帝一朝的汉匈之战以汉朝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如果说秦朝是把匈奴打得疼了,使得他们几十年不敢冒头的话,那么汉武帝是直接把匈奴打废了,让他们再也没有冒头的能力。
  到武帝末年,一方面由于汉朝持续二十余年的打击,另一方面也由于自己内部的权力斗争与分裂,匈奴早已威风不在,除了偶尔南下小抢一把之外,基本上也掀不起什么大浪了。
  顺便提一下,这时候的匈奴单于是壶衍鞮单于。壶衍鞮的单于之位来的可不怎么正当。
  他爹狐鹿姑单于有个同父异母弟弟左大都尉,很贤明,结果壶衍鞮单于他娘颛渠阏氏害怕狐鹿姑单于将来把单于之位传给左大都尉,就私自派人把左大都尉给做了。
  结果左大都尉的另一位同母异父的兄弟于是很怨恨,就以拒绝参加单于王庭之会表示不满。
  事情还没有完,狐鹿姑单于临死的时候交待匈奴的高层们:“我儿子太小,不能治国。要立吾弟右谷蠡王为单于。”
  估计狐鹿姑单于没有听过人走茶凉这句话。
  等狐鹿姑单于挂了,汉奸卫律等与颛渠阏氏隐匿了单于的死讯,与其他匈奴高层谎称单于的旨令是立颛渠阏氏的儿子左谷蠡王为壶衍鞮单于。卫律则和颛渠阏氏掌握了匈奴大权。
  简直和赵高矫旨立胡亥同出一辙。估计卫律就是从赵高身上得到的灵感。
  看来,当初汉朝把卫律派到匈奴去真是高瞻远瞩啊。
  这样一来,就有两个人为自己没有被立为单于而不满:一个是老单于他弟弟右谷蠡王,另一个就是原来就处于储君地位的左贤王。这两个老兄就打算率部众投降汉朝,但是觉得自己人生地不熟,走不到汉朝。就决定挟持离西域乌孙国较近的一个首领庐屠王一起投奔乌孙,然后反攻匈奴。
  没想到庐屠王对单于还很忠心,把两人给告了。可是造反的这两哥们口风严,壶衍鞮单于派人来查的时候就是死不承认。结果壶衍鞮单于反而把反叛的账算到了庐屠王身上。此举大失匈奴民心。
  左贤王和右右谷蠡王也看出来单于对他们有了不满,死活赖在自己的封地上,不肯再去单于王庭参加大会。
  表面看来匈奴还是结实的一大坨,实际上其内部已经出现了不少裂痕。不过这还只是匈奴分裂和走向衰落的开始。
  郑吉立刻将冯夫人说降乌就屠的事情上书宣帝。宣帝听说有如此女中豪杰,立刻下诏将她招入长安要亲眼见见这个奇女子。
  冯夫人上得大殿面见宣帝,举止大方,礼仪得当。宣帝但有所问,冯夫人如簧之舌皆对答如流,事事中的。宣帝大喜,命冯夫人为持节正史,谒者竺次、期门郎甘延寿为副使共同出使乌孙。
  千年等一回的情形出现在长安城中。
  谒者竺次、期门郎甘延寿两位男子汉副使恭敬地备好锦车,等待一位手持汉家符节的女子正使。
  冯夫人到时,两位副使按礼节参见,听从指示。我们的主角冯夫人从容淡定,略谈数语后乘车款款西去。
  到达乌孙后,冯夫人按照事先的安排,直奔北山乌就屠的地盘命乌就屠去乌孙都城赤谷城会见汉长罗侯常惠。
  常惠在赤谷城立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皆赐印绶。破羌将军辛武贤带着部下在敦煌游览了一番,也没有出塞就班师回朝了。
  汉朝派长罗侯常惠率领三位军校所属部队屯兵于赤谷城,为乌孙划分人口和地界。大昆弥统辖六万余户;小昆弥统辖四万余户。
  乌孙国的混乱局势终于归于平静。
  一年之后,刘解忧的两个儿子乌孙大昆弥元贵靡及鸱靡都病死。这位汉朝的女功臣上书汉宣帝:“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
  汉宣帝怜悯她年老客居异乡,且念其为国立功无数,派人隆重地迎接了这位坚强的汉朝公主回归故国。
  如果我们还记得,刘解忧是在武帝太初四年远嫁乌孙。那时年方二十风华正茂的她,为了大汉帝国的利益,委身于老迈的异族老翁。
  五十年历经风雨沧桑,红颜老去,青丝如雪,无怨无悔。强汉不只有汉军威武儿郎,更有不让须眉的英雄公主。
  两年后,刘解忧病死在她的故乡。她终于得偿心愿,落叶归根,永远地留在了她的祖国大汉。
  我们的另一位奇女子冯夫人本来随刘解忧公主返回长安。但是在元贵靡的儿子星靡继位为乌孙大昆弥后,考虑到他年纪尚小,冯夫人自告奋勇愿意再次出使乌孙,辅佐星靡。宣帝准奏,派遣百名骑兵护送年逾花甲的冯夫人再次踏上西去乌孙的征途。
  经过冯夫人的努力,星靡终于得以坐稳乌孙王位。
  关于冯夫人之后的去处,史书中并无明确记载。但是考虑到她的丈夫乌孙右大将军仍在乌孙。冯夫人很可能在星靡站稳脚跟后功成身退,专职去当将军夫人,并最终老死西域,留在了这块她谱写了传奇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