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乾嘉学术编年摘编>第8章
据《高宗实录》卷三一乾隆元年十一月己未条记:
《三礼》馆总裁大学士鄂尔泰等奏《拟定纂修三礼条例》:一曰正义,乃直诂经义,确然无疑者。二曰辨正,乃后儒驳正旧说,至当不易者。三曰通论,或以本节本句,参证他篇,比类以测义;或引他经,与此经互相发明。
四曰余论,虽非正解,而依附经义,于事物之理有所发明,如程子《易传》、胡氏《春秋传》之类。五曰存疑,各持一说,义皆可通,不宜偏废。六曰存异,如《易》之取象,《诗》之比兴,后儒务为新奇,而可欺惑愚众者,存而驳之,使学者不迷于所从。然后别加案语,遵《折衷》、《汇纂》之例,庶几经之大义,开卷了然,而又可旁推交通,以曲尽其义类。得旨:此所定六类,斟酌允当,着照所奏行。
案:据方苞《方苞集集外文》卷二《拟定纂修三礼条例札子》,鄂尔泰等所上奏文,系方苞拟稿。
《三礼》馆副总裁方苞,就所开《三礼书目》征询詹事府詹事李绂意见。李绂复书方苞,建议辑钞《永乐大典》中有关《三礼》诸书。
据李绂《穆堂初稿》卷四十三《答方阁学问三礼书目》云:
今国家欲崇重经学,务必用朱子贡举私议之法,而后人知穷经。而宋、元以前解经之书,自科举俗学既行,其书置之无用,渐就销亡。如荆公《周礼义》,徐健庵先生悬千金购之而不可得。现在尚存什之二三者,惟《永乐大典》一书。此书现存翰林院,尽可采用。礼局初开,誊录生监与供事书吏,一无所事。若令纂修等官,于《永乐大典》中检出关系《三礼》之书,逐一钞写,各以类从,重加编次,两月即可钞完,一月即可编定。不过三阅月,而宋、元以前《三礼》逸书,复见于天下。其功之大,当与编纂《三礼》等。
在总裁诸公,不过一开口派令办理,无奏请之烦,无心力之费,固无所可惮而不为者也。《永乐大典》二万八千八百余卷,余所阅者,尚未及千。然宋、元《三礼》义疏,如唐成伯瑜《礼记外传》,宋王荆公《周礼义》,易祓《周礼总义》,王昭禹《周礼详解》,毛应龙《周礼集传》,项安世《周礼家说》,郑宗颜《周礼新讲义》,今世所逸之书咸在,而郑锷、欧阳谦之等诸名家之说,附见者尤多。择其精义,集为成书,岂不胜于购求世俗讲章之一无可采者哉!
其事简,其功大,敢以此为礼局献焉。
十二月二十五日,清廷增补詹事府詹事李绂为《三礼》馆副总裁。
据《高宗实录》卷三三乾隆元年十二月甲申条记:
命詹事李绂,充《三礼》馆副总裁。
李绂致书《三礼》馆臣,讨论纂修事宜。
据李绂《穆堂别稿》卷三十四《与同馆论纂修三礼事宜书》记:
愚经术浅薄,《三礼》尤疏,荷蒙皇上特恩,得附于总裁之末,不敢不竭愚诚。今开局伊始,纂修大意,敢妄陈之。一、《三礼》并修,不宜有所轩轾。……一、《三礼》以注疏为主,一切章段故实,非有大碍于理者,悉宜遵郑注、孔疏。……一、《三礼》之书,以礼文为主,泛论义理之说,不必过于采摭。
福建归化建四贤祠成,以纪念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雷鋐应约撰文,表彰四先生学行,颇及一时理学不振。
据雷鋐《经笥堂文钞》卷上《归化县四贤祠记》记:
雍正癸丑冬,邑绅士谓,道南一脉,肇自龟山,而豫章、延平继之,至朱子集厥大成。吾邑既为杨、罗二先生之乡,延平与朱子又尝往来斯地,尚有遗迹,盍祠以合祀焉。爰醵金鸠工,即建于峨眉学址。八阅月而落成,规制整备,正寝之外,讲堂、书舍悉具,縻白金千两有奇。乾隆元年,孝廉杨君岳、李君镐、黄君虞夏、罗君苍在京师,属鋐为之记。鋐窃谓……四先生之出处、进退虽不一,而道靡不同。今士人囿于科举之业,语及明体达用,渺不相入。以此而思入四先生之门,不几适越而北辕,航断港绝潢而望至于海也哉!
李绂致书《三礼》馆馆臣,讨论纂修凡例之未尽妥善处。
据《穆堂别稿》卷三十四《与同馆论修三礼凡例书》记:
旬日以来,阅所纂《礼记》,亦俱妥适。惟辨正与存异、存疑分别不甚清楚,入存异者似可入存疑,入存疑者似又可入存异,而辨正中语所辨者,多即是所存之异与疑。既辨于前,又存于后,殊觉未安。故甘端恪原批,谓辨正一条,当列存异、存疑之后。而纂修诸君子又谓,原定凡例次序,辨正在前,今难更改。……又通论、余论二条之后,今复加以总论,亦似未安。……昨与同馆诸君商之,而彼以所纂将定,难于更张为辞。然修书在一时,而奉敕纂修之书,将以传之万世,恐不当惮烦而不求其至当,使后来有遗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