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新镌绣像麴头陀济颠全传>第6章 野狐禅嘲诗讪俗 印泰峰忿激为僧

第6章 野狐禅嘲诗讪俗 印泰峰忿激为僧

却说茂春正要寻一妙处祭奠,家僮道:此去五里之遥,有一静室,名拈花庵,颇极幽闲。就往彼处扣门进去。不料当家和尚三日前有几位闲住太监请去,坟头施放焰口去了,内房封锁不开,止有几个沙弥在外应接,颇极殷勤。茂春一家就在彼处外厅盘桓游衍,竟日而归,只是不曾会见主僧,心犹怏怏。
次日早上,修元与王全商议道:昨日拈花庵外房干净,内边毕竟还有乐地,当家长老未曾会得,今日无事,不若潜去顽耍一番何如?王全道:妙,妙。不觉两个早已踱到庵前。大门紧闭,不便剥啄,且从旁人问道:路从何处而进?那人道:无事不必进去,庵内主僧道号文峰,最极势利,仗了三四位内监声势,终日吟诗作赋,饮酒茹荤,见人每多轻薄,看见你们两位小小官人,越发要怠慢的。修元听了此语,愈加上紧,竟去敲门。侍者听见打门,口便开出,行童看见是昨日来的李老爷衙内,疾忙进口。修元闲从东边门柱上看见贴着几行大字,云:吃素不除葱韭,看经也学吟诗。来往不追不拒,三教一法总持。立了许久,不见出来,心中就有几分不快。也便悄悄进去。
那知当家的长老,正有三位内监坐定,一个叫做大口王公,一个叫做尖头毕公,一个叫做缩头魏公,正要分韵做诗。文峰平日专要蹈袭旧人几句歪诗,改头换面,随口支吾。那内监俱是不曾读书过的,句句像肚皮发出,倒没有甚么口点。此时无题可做,偶然花屏后走出一只鹿来,文峰道:今日以鹿为题,随口联诗罢。众监推让文峰口韵,文峰再三推让诸公。王公道:就是我起句,长老随后来罢,就烦长老把笔写着。王公道:此鹿异哉奇。只见鹿自花屏风后走来,倏忽又往西去。长老遂道:穿东又过西。鹿又跳往水池边去,向欲吃水。毕公道:伸头长呵水。该魏公,魏公道:今日偶没诗兴,暂借长老一句,明日还你。长老看见鹿已睡倒,遂道:缩脚不沾泥。众赞道:毕竟长老有些悟头,此句却不染尘土。又该王公,王公道:方才僭了。却要毕公起句。毕公道:疤瘌像梅花。众道:走韵了,花字该改作点字妙。该文峰,文峰道:丫叉似竹叶。众道:老师父也走韵了。长老道:叶字读作兮字,不差不差。我们通佛法的,诸公却未看见。众便拱手道:是,是。这句该轮着魏公,魏公道:我这句真来不得。王公道:今朝东道主都是你做,我便代你做罢。魏公应允道:罢罢。王公低头思了又思,想了又想,又把手来模拟模拟,遂道:有两绝妙佳句。文峰道:快些吟来,我好下笔。王公道:去了头和尾,像条板凳儿。众人齐声赞道:果然绝妙佳句,谁做得出!
修元站在侧边,悄悄的听了半晌,十分好笑,不觉哑然一声。那几个太监见了,是小孩子,眉清目秀,便道:过来唱喏。侍者道:是李衙内,昨日李老爷来拜和尚,未曾见得,今日两位相公又来。和尚方才下座加敬,接见坐下。王公道:二位学生曾读书未?修元道:书也读过,只不曾做诗。毕公道:你们略来早些,就有你的坐位,学我们做些诗也好。修元道:来迟没有坐位,就借适才王公说的'板凳儿'坐坐也好。众内监大笑道:这孩子倒也伶俐,早已盗听我们诗句,在肚子里藏着。王公道:我出个对儿你对。修元道:只怕有对的,没有出的。王公道:又被他猜着了,和尚出对罢。和尚道:无穷学海。修元道:有限文峰。和尚也就着了一惊。又指一罗汉道:罗汉已降强项虎。修元应声道:金刚斩却野孤禅。和尚又吃一惊道:咄!那里一个尖酸小子?修元道:咳!我是十方贤圣大人。众内相看见和尚机锋不凑,大笑道:这位官人,却要常请他来谈谈,如此才学,一定诗也会做,与我们诗伯做个小友,亦不相差。苏东坡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我们忘了形骸,就是谑浪几句,我们决不认真。文峰道:你们既不认真,就要他嘲笑几句,大家笑笑亦趣。魏公道:他叫做王大口,你把大口诗做来。修元不慌不忙,就在边旁取枝笔来,向壁间题道:
不见髭髯不见腮,肩头上面洞门开。
仰天打个哈哈笑,只怕连头翻转来。
众人听了大笑道:好个大口,好个大口,如今再做尖头诗。修元复题曰:
不须封作管城侯,脱颖毛锥笑秃鹫。
只怕南山粗石研,被人磨坏笔尖头。
众人又笑道:缩头诗越发就来。修元又写道:
今朝天气已晴明,坦背舒胸不着惊。
难道屋檐犹下雨,将头躲在肚中行。
众人道:果然是个缩头诗,虽是谑浪,却不惹厌。也饶和尚不过,要相公赠口一首。修元道:长老没有题目可做。众内监道:怎么没有题目,他昨日装模做样,抄了旧诗欺瞒我们,就是题目。修元也拈笔书道:
侧目低头心作想,公然像个诗人样。
不是和尚抄旧诗,却是旧诗犯和尚。
众人道:俱做得妙。不料李老爷有这位聪明公子,明日大家去拜他,要他常来顽耍,却是有兴。侍者摆上果品吃茶,那日常荤酒葱韭之类,也遂忌惮不敢出来,吃罢各自散讫。
次早和尚果然同了众人来拜李公,劈头就赞公子聪明灵慧异常,备细说了一遍。茂春即唤修元戒劝,不可如此放肆,得罪先辈。修元也只嘻嘻而笑,末几别去。茂春也就率了修元答拜,就有许多闲杂人来看,俱道:小相公资性非凡,后来不知何等地位。修元回来,也就想道:原来近日大和尚不过如此,还要访寻别处丛林,斗逞机锋,倒也有趣。
不觉不过了一年,到十四岁,身材雄大,却像十七八岁的大汉。耳朵里闻得祗园寺有位长老,号为道律,品行高卓,远迩俱钦。修元禀过父母,要去游山,遂与王全出门。正是四月天气,不寒不暖,一路奇山峭壁,古木修篁。说话之间,不觉已到祗园寺山门之下,升阶引级,遍绕回廊。修元道:此地法界庄严,戒规整肃,不可如前日拈花庵,诙谐谑浪。已到方丈门首,不敢唐突骤进,先着家僮一探,只见两个侍者出来说道:内有尊官坐着,愿小舍莫进。修元道:我等亦非别家,乃戚畹衙舍,特来随喜。侍者进报,即来迎请。果见中厅坐着一位尊官,道律长老陪坐,两边数十行童,各执纸笔立着。修元向上拜揖,尊官与和尚答礼而坐。修元即问长老:许多行童,各执纸笔,有何执事?长老曰:在此合尖。修元曰:学生年幼不谙,诸侍者所合何尖?长老曰:此位大人,舍财千贯,要去剃度僧人。为见行童庞杂,老僧就照塔上咏成一诗,后歇二句,有能续得,便与剃度。奈何这些行童,俱是村野钝汉,拿了纸笔就是铁篙相似,一句也道不来。修元曰:此诗在何处?长老道:榜示东边柱上。修元往过一看,却有三四行大字,乃是六句七言诗:
七级浮图未合尖,功亏一篑也徒然。
雕栏掩映犹斑驳,瓦缝参差尚蜿蜒。
旷达远超苍翠外,崇高回出白云肩。
修元看了六句,遂借行童纸笔,大书一十四字:
风和四面铃声寂,日午当空塔影圆。
虽只这两句,意味深长,和平阔大,竟是一大善知识。官人并长老一见骇然,便请二位坐定,请问姓名。修元曰:这位乃家母舅之子,表兄王全。学生名元修,字修元。家父茂春,当朝戚畹,告休林下,去此不远。长老道:可知向年国清寺长老升遐之日,曾对尊公言,公子只好出家清修,不落洪福,我们在彼亲听见的,若得相公果能遂此夙愿,真佛力也。修元曰:偶然续句,有甚往因,舍下世代单传,岂有出家之理?长老道:贫僧造宅自见尊公,今日未敢造次。倘二位相公不弃鄙陋,今日就在荒山权宿一宵,明早就同二位相公造宅奉拜,何如?修元道:偶尔出游,偷闲半日,未曾禀过父亲,焉敢在外借宿?就此别了尊官。长老送出山门之外,转回方丈对官人说:此子非凡,异日无量,倘公相剃度得他,一则大人名望,二则光显贫僧,尚不知法缘遂否?官人道:明日下官也同去相来亦好。正是:
天上骊龙原有种,日边红杏岂无根。
当空现出真龙象,不是阶前爨下人。
却说修元自祗园寺回去,不觉天晚,见了父亲。父亲道:今日何处关行,回来太晚?修元遂将祗园寺长老剃度行童合尖,孩儿遂将七言律诗续了两句,长老极口称好,留吃素斋,因此耽延到晚,他说明朝还要亲来相求。茂春道:佛门中规矩如此,你不该轻去混他。天台山三百馀寺,除了本空寒岩,他就是善知识。你们后生小子,不识不知,胡言乱讪,成甚勾当!万一他明日果来,将甚说话答他?修元道:何难,何难,我自有话答他。
次日,长老同了斋主尊官,持帖来拜,茂春迎进。礼毕茶罢,长老开言道:昨日公子到敝寺,偶值行童合尖,无人道得后句,却承令郎有缘立就,此诚灵山瑞应,千古道器。因此今日不识忌讳,特偕斋主大人叩府踵求,不知尊意可否?茂春道:感仰上人德意,固是妙事,但学生一子单传,宗祧所系,何敢应承?长老曰:一子出家,超升九族,十年前本空长老临化有言,昭昭耳目,何故顿忘?茂春也觉语塞,忽从屏后走出修元,上前行礼:昨日感蒙长老盛情,学生却有三事,难以出家。长老曰:何三事?修元曰:学生年方弱冠,不谙正事,一也;父母在堂,乏人奉侍,一也;还有一事,学生不敢唐突说出。长老曰:有话当说,何得含糊。修元曰:遍观天台僧众,无可为师。长老曰:贫僧年已老大,何不能为汝之师?修元曰:学生有一语相参。长老对茂春曰:公子年幼,不宜如此猖狂。修元道:请问长老高寿?长老曰:贱腊六十有二。修元曰:既年六十二岁,前此灵光在于何处?长老默然无答。修元曰:只此一句,尚未省悟,安可为我之师?长老曰:此来奉求,故不敢以机锋相晤,前此灵光全在舍人身上,你若坚辞,我也只得将这点灵光散却矣。长老正要辞别起身,那尊官道:且住,还要话说。不是下官斗胆造府相求,内中却有个极大往因,不嫌絮烦,也说个明白。下官姓朱,名郎,号泰峰,北朝四甲进士出身,排行第一,小名化郎,登科录已载过御览。前岁奉旨,册封安南,赐一品服。舟泊蛟门,不识海上忌讳,放了一炮。顷刻乌云四起,上下迷漫,鼍鼓喧阗,云山倒卷,没边际的水光顿成火海。下官慌了,请出观世音经将来顶了,跪在船头磕头礼拜。须臾苍龙旋绕,风息浪平,得济彼岸。忽见水面有五百馀圣僧,脚踏莲花,渡海迎接。国王十分加敬,得竣封差,已经复命还乡,立愿捐舍赀财万贯,剃度名僧,以毕此愿,所以昨日见了公郎道器十分敬受,又闻往昔曾有出家之说,所以同长老叩府相求。修元不待他说毕,袖中拿出帖子一口,口口尊官,上有绝句一首道:
因缘各说自家知,我饱何曾救你饥。
割得人家二指肉,可能贴得自家皮。
尊官看了比诗,遂道:我省得了。自从出海,万死一生,悟得此身,原是多的。今我也不回家,从此斩断葛滕,就到寺中拜长老为师,立时披剃,公郎日后或有相印证处,也未可知。起身便行,果然到山立地祝发,始见英雄面目,不在多言,就把泰峰,改为别峰。倒是修元几句话头一激而成,也是慧业菩提一段佳话。正是:
入海分明得宝珠,性身原是有真如。
生天不必先灵运,却好渠成水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