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四日,法酋遣师繙译克勤自京来,坚请四明案内死者家属以抚恤了之;余不允。次日,答拜;复与师克勤、阿麟辩论。时许渠等无可如何,此案遂作罢论。制军与李相以法使凶狡异常,此案如此罢议,大出意外;制军并以书与总署,极赞之。
又五月初二日,赴吴淞阅操。成(林文忠公政书序)一篇。二十九日,乘(威靖)、(海安)赴崇宝沙打靶。
六月,成(游也是园观荷)七古一首,又成(送修伯芗回长沙乡试)五律二首。
七月初二日,奉沈制军檄,兼办淞沪厘捐总局。初六日,任事。七夕,成七绝一首。自是每日必至总局办事、见客,至交卸日止。二十二日,失脚跌伤,未至大病,幸也;然而风湿起矣。二十五日,力疾出吴淞,阅各船打一尺八寸见方铁靶;盖从来所未有也。二十九日,三从子文铭卒於寓。
八月,成杨性甫(抱山草堂集序)一篇。中秋後一日,乘(惠吉)赴金陵;先过扬州,与刘芝田谈一日夜。二十日,抵金陵。三十三日,返轮。次日,回沪。成(芝田五十寿序)一篇。二十八日,赴苏州。次日,泊胥门。
九月初三日,赴孟河,就费伯雄医;成五古一首。初六日,返至惠山,观第二泉;成五、七古各一首、(枫桥)五古一首。重九,偕友人至萃秀堂登高。十五日,出吴淞,阅操三日。成(杨见山诗文集序)一篇。
十月二十九日,乘(惠吉)赴金陵。
十一月,补(操场看菊)五古一首。三日,到金陵,得诗三首;又成(杂感)五古三首。初五日,返轮。阅二日,回沪,得(题汤鹏铁画赞)一篇,又成(杂感)五古一首。十七日,大风,出吴淞,放饷阅操。又阅胡少斋画,得七绝二首;又成(宴冯展云阁学於仰山堂)七绝二首。
十二月,成(送展云入觐)五律二首。腊八日,初度;成七律一首。十三日,乘(威靖)出洋,至宁波会哨。十五日,返轮;成七绝、五律各一首。二十七日,成(荆轲传书後)文一篇。除夕,成(淮阴侯传书後)一篇。计自七月兼办总局以来,日日判事,不换一人、不改一章;惟不受请托、不爱小利,与诸僚属推诚相与。令出惟行,徵收较前倍旺。拨款於向不应付者,皆能先期拨解;合肥相国叹为从来未有,然余之志事实十未用一也。
三年(丁丑),五十四岁(是年,在上海。秋间,至京师。冬十月初,出京。十四日,回上海寓所)。
正月初二日,接吴子建中丞书,以日斯巴尼亚有(调兵船来华)之语,嘱为防范;作书报之。初四日,早起,检行李;午初,登舟。初五日晚,至苏之娄门。初六日戌正,过无锡。初七日夜半,抵石桥湾,泊。初八日夜半,抵常州西门。初九日酉刻,抵苏之胥门。初十日,上院拜客。十二日,登舟。十三日申刻,回寓;阅两局公牍。二十七日申刻,赴吴淞;憩筹海楼。二十八日辰刻,阅(惠吉)、(测海)、(威靖)船打靶;巳刻,阅(测海)、(威靖)洋枪;未刻,阅(惠吉)水操。申刻,回寓。是月,成(重刊洗冤录详义摭遗序)、(友石山房诗钞序)文二首。
二月初四日申刻,至操场。初五日辰刻,登(惠吉),开行;亥刻,抵沥港。初六日巳刻,抵甬上。初八日,至栗冈,泊。初九日亥刻,泊吴淞。初十日巳刻,回寓。
三月初五日,日本竹添光鸿以诗文就正,求序。十一日,竹添又以(日记)来。十二日,题(竹添日记)一首。十五日,竹添渐卿又来,求予点定之诗已经收去。(栈云峡雨日记),余已题跋;渠仍求逐段细批,至再至三。并以其国八十余老翁盘溪之着作求批、求序,殷殷至再,不许不休:亦可谓慕名好善者矣。闲与笔谈,皆推诚相与;勖以与中华各敦信义、始终和好,渠颇领悟。若日本人居政府者能如此人之务正学、好结纳名流,吾无东顾忧矣。十七日,成日本盘溪(古今文视序)一首。二十五日,赴吴淞;登(海安)轮船,点名散饷。二十七日,回寓。
四月十五日,至吴淞操场。十八日,阅(威靖)枪靶阵法。十九日,回寓。二十二日,阅日本竹添渐卿诗,走笔成(栈云峡雨诗序)一首。
五月初四日,赴吴淞演武厅,阅(海安)操洋枪阵;旋回寓。二十六日,赴吴淞;乘(测海)、(威靖)出铜沙,演英水师阵法第七、第八两图。申刻,回至崇宝沙,打炮靶。酉刻,回吴淞口内,泊。二十七日早,阅(测海)、(威靖)舢板操阵图。辰刻,登演武厅,阅(海安)枪靶。申刻,阅(测海)、(威靖)枪靶。亥刻,回寓。是月,成(黄母胡太夫人家传)、(徐勇烈公祠记)、(书归安姚子展孝廉景詹闇遗文後)文,凡三首。
六月十六日,赴吴淞。十七日,登演武楼,校(威靖)枪靶。十九日,乘(海安),展轮。二十日酉刻,抵普陀,泊。二十二日申刻,展轮。二十三日卯刻,进吴淞口,泊。申刻,回寓。
七月初八日,赴吴淞。初十日,阅(海安)操炮。未刻,回寓。十一日,患病。十六日,赴吴淞;憩筹海楼。十七日,力疾乘(测海)出口,过(海安)船。二十一日早,抵烟台,泊。二十六日,开行。二十七日未刻,抵大沽口外,过(操江)船。二十八日傍晚,抵紫竹林。二十九日,登岸;谒李伯相。嗣接许星叔来信,知沈幼丹制军摺已留中。
八月初一日,谒李伯相,谈极洽,以幼翁摺留中可喜。初四日,赴紫竹林;登(操江)出口,过(海安)船。初五日,伯相到船看操,极细;并在海中设的,展轮打靶,亦有命中者。未正,伯相去。申初,过操江。初六日子刻,回经司胡同寓。亥正,到紫竹林。初七日,谒辞伯相,伯相允出奏;至三河,登舟。十一日,抵通州。十二日,乘车进东便门。十三日,拜许星叔前辈,知李伯相之保举甚结实。十六日,入城;谒见恭邸,颇蒙奖借。
九月初一日,赴吏部验到。二十六日卯刻;引见养心殿;归,奉旨:仍着以海关道员用;异数也。二十七日,大风。念病躯明日谢恩,大不相宜;胸鬲不快,饮食难进,尤为可虑。二十八日,大风忽止,精神亦爽;意外之幸也。卯正,引见养心殿暖阁,奏对(另有记)。未刻,谒见宝中堂(鋆),禀辞。二十九日,谒见沈中堂(桂芬),辞行。谒恭邸,因沐发未晤。
十月初四日,出京。初七日,至天津;谒李伯相,并命戴风帽,谈次极洽。初九日,登舟。十四日,抵上海,到寓。十五日,未服药,仅服费伯雄丸药,亦不见客;而胃口不开。十一月二十九日黄昏,枕上成五言古诗一首,并命元儿及刘韫山写示刘融斋中允、刘芝田观察及诸相好分和(诗云:有画必有夜,有生必有死;天运本循环,此是常事耳。忆昔同治初,沈痾几不起;全赖文正师,抚摩视犹子。
应尽便须尽,长恐二竖累;不料十五年,一病复尔尔。皮皴血已枯,如挂荆棘里;吾其学蒙庄,物外逍遥矣)。
福建票盐志略序
东瀛训土训民录序
上吴仲宣制军书
兵部侍郎福建巡抚清惠徐公墓志铭
福建票盐志略序
管子曰:海王之国,谨正盐筴。闽之兴、泉、漳三郡,皆滨海产盐地也;自宋景佑二年始立盐算,课额无多。明末,设转运使,司分场七;我朝增为十三,而行盐之地仅在闽,汀州犹不与焉。出产多则私炽,行销隘则价昂;托是业者,又视盐为利薮。官执法以病商,商抗法以蚀课;而盐法扫地尽矣。元时,两淮盐法久坏,敬俨为运使,黜贪厘弊课役至二十五万余引;然则崇廉洁、黜贪污,岂非盐法救弊之要务乎哉!
同治四年夏,余奉命都转闽海,正值全纲瓦解之余;而其时军务正繁,度支告匮。不忍苛取於民也,不得不规复自然之利;不忍刻求於商也,不得不自除漏卮之源。於是尽革陋规,岁省金钱十余万有奇;改行票运,截清陈引:凡穷变通。久之,方兼盐政,左公又能假以便宜,虽不材如余,行甫期年,犹着成效。计一年所入,较旧任不啻十之比;旧定之正溢两课,亦且倍焉。夫闽之产盐如故也,其行盐亦如故也;而盈绌如此者,岂天降而地出哉!亦以绝利一源,此其尤彰明较着者也。惟是年满奏销,成法无考;几经筹议,乃始定章。余惧後之废兴无常也,适有量移台湾之役,因撮其要者刊为(福建票盐志略)一书,板存库中;後世或废而复兴,庶几得有考焉。
年来典海军沪上,友人多索观是书;而索板印书,已不易得。呜乎!盖人之专利也,甚矣。余复稍更官书体式,重付手民,冀垂久远;而因弁言於首云。
东瀛训土训民录序
丙寅孟冬,余以闽鹾使者奉命备兵台、澎,兼视学政。以海外荒服之地,又值刑政久弛之余;自惟德薄,时兢兢以不克称职为惧。而因检蓝鹿洲(棉阳学准)择其要者,益以方望溪代(礼闱示贡士)文辑之,名为(训士录)。又采阳明公移,於告示中择取数篇辑之,名曰(训民录)。凡余所期言而不能言者,前贤皆代余言之。爰捐赀付诸手民,刊行各属,俾吾士民知所警惕。
昔苏子瞻(请进御陆宣公奏议疏)有云:病虽愈於医手,方多傅於古人。余之为此二录也,其亦犹苏子之意也夫。
同治丁卯仲春月上漧,沅陵吴大廷并书於台阳之斐亭。
识语三则
先儒性理书夥矣;余独举(棉阳学准),以训诸生者,以潮州风气与台相类,对病下药之意也。书凡四条,只(闲邪存诚)四字尽之。前二条,澄品类、严过失,皆闲邪之事;後二条,谨学行、密操存,皆存诚之事。凡我生童,能於此书细心体究,以之冶己并以之劝人,而谓全台风俗有不媲美邹、鲁者,吾不信也。我生童其各勉之哉!大廷谨识。
士先器识而後文艺;八股,其末也。然功令以此取士,士子即以此为进身之级;而陋习相沿,几令制艺一途,竟成绝学。是以文风卑,而士习因之愈坏。今特刊望溪先生(礼闱示贡士)一则,俾我诸生知所趋向,或者於风化不无小补云。大廷谨识。
余悯台民蠢顽,易蹈法网;而并追咎夫地方有司自失其教,遂至於此。兹检王阳明先生公移所以谕告父老子弟并村寨贼巢,明白剀切,虽老妪能解读之;而有不翻然悔悟者,岂人情哉!爰再刊布,俾全台穷乡僻壤读书士子咸有其书;得以就地劝导,於以砭愚订顽,毋蹈强陵弱、众暴寡结党树旗恶习,用佐吾教化之所不及。某虽不敏,窃愿拭目俟之。大廷谨识。
第1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