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吴大廷(桐云)
道光四年(甲申),十二月初八日辰时生(时在小关庙老屋西厢)。
曾祖(讳)仿圣,字绍臣;妣胡氏。祖(讳)元佐,字相周;妣张(氏)、杜氏。父(讳)谐,字金章;前母氏聂,母氏邓。先是,江南常州府武进县人;始祖昇二公官辰州卫,後遂为辰州府沅陵县人。
八年(戊子),五岁(姊嫁同邑李(名)高翔;姊,前母聂氏出也)。
九年(己丑),六岁(妹生)。
是年,入塾(业师为同邑廪生修受亭先生(名)增祜)。
十七年(丁酉),十四岁。
是年冬,迁居新宅距老宅百余步。
十八年(戊戌),十五岁。
是年,应县、府试。
十月初二日,娶同里孙公士林之三女。阅三日,邓太夫人卒,葬回龙山之西原二十年,(庚子),十七岁(十月,长子生)。
二十二年(壬寅),十九岁(正月初二日,女文招生。十月,长子殇,葬邓太夫人墓右)。
是年,应院试。
从虎谿书院山长益阳拔贡生蔡云帆(用锡)先生学诗赋,始知名。
二十三年(癸卯),二十岁(冬月,次子生後二年殇)。
二十四年(甲辰),二十一岁。
是年春,县试,岁取第二名、科取第一名。邑尊为洪摹云(庆华)先生,浙江慈谿县人;以(淡客赋)((蛾眉淡扫春风面)为韵)取第一名。覆试,(投笔封侯赋)((班定远投笔封侯)为韵);因是场系考文,故取第二名。邑尊两次悬牌,赞赏甚至。府试,岁考古学,四邑合取第一名。府尊为朝邑雷震初(成朴)先生,己丑翰林;题系(壶头山怀古)五古、(凤尾蕉)七律(四首,分限庚、青、蒸、尤韵)。岁、科皆列前茅。
二十五年(乙巳),二十二岁。
二月,院试,岁考取中府学第七名、科试一等第二名,应补廪生。学使者归德陈公坛,乙未翰林,官御史。
二十六年(丙午),二十三岁(三月,补廪膳生)。
六月,赴省应乡试,不第。
冬月,读书凤凰山。
二十七年(丁未),二十四岁。
是年春,仍读书凤凰山。郡守兴国锺子宾(音鸿)先生,戊戌翰林。甄别虎谿书院,考取第一名。
先是,先大夫於甲辰夏已抱疾;至是,更剧。余恐先大夫因家事劳心,请移居外祖母邓家避暑,居甲第巷;邑尊洪公为送酒食。
六月,回家。
二十八年(戊申),二十五岁(三月,考取拔贡。九月,先资政卒。十二月,三子文元生)。
上年学使者观风卷发,取第一名。是年,岁试考古,第一名。正场、覆试,均第一名。科试考古,六学合取第一名。正场、覆试第一名,得府学拔贡生。学使为梁公同新,番禺人,丙申翰林。
是年,与宜春段子升孝廉(光暹)同馆郡守锺公署,颇相知。
九月,丁资政公艰;与邓太夫人合葬事毕,布衣蔬食,闭户读书,着(读史论)百余篇。
十二月,三子文元生。
二十九年(己酉),二十六岁。
是年六月,水灾,纠同人施粥赈饥,凝尘满案两月余。
冬月,赴浦市收捐,为修贡院也;与漵浦舒云槎(其锦)明经订交。
三十年(庚戌),二十七岁。
春,读书凤凰山;从游为从侄文铭、从侄孙永宏。
八月,锺郡守延襄校府试卷;请托,一无所受。九月,靖州牧裘公(琨鸣;慈谿举人,字石兰)延襄校州试卷。
十二月,服阕,妹嫁张(名)高坛。十五日,晋省。
咸丰元年(辛亥),二十八岁。
在长沙,与沅江张哲堂(棫)同年订交。
余先拟补会考後,即行入京。学使车公(顺轨;陕西人)以例注有(愿归入下届者听),不肯补考。余争之曰:(愿归入下届者听),此从优之意;不愿,则不能强也。学使犹不应。後城南山长陈公(本钦,字尧农;长沙人,壬辰庶常)周旋於中丞骆公(秉章,字龠门;顺德人,壬辰翰林)及学使两公间,余始纠同年黔阳杨继善、平江丁步贤、攸欧阳镛具呈抚部,骆公因为咨请部示。
正月,馆长沙郡守锺公署。六月,延襄校郡试卷,同襄校者共十余人,余总其成;得士刘君(蓉,字霞仙;湘乡人,後官陕西巡抚)。
是年恩科乡试,山长以某等录科为言,学使曰:应录遗。余曰:遗者,不列三等七名之谓。余未经会覆,固不得谓之贡。然已考取拔贡,丁忧服阕,无再应科试之理;安得为遗!若录遗,则有拂衣而去耳。後学使准与贡生一律录科。六月,部覆回,准补会考。八月,乡试,不第。九月,回里。闰九月,仍至长沙。十月,补会考。
冬月,自省起程北上,同行为同邑王孝廉大杰、洪仲韩从九文潮(慈谿人,抚云师子也)。十二月望日,入京;寓崇文门西东草厂八条胡同辰沅会馆)。
二年(壬子),二十九岁(是年,寓京师)。
初与漵浦舒伯鲁郎中(焘)、继与巴陵吴兰坪学博(敏树)交,稍闻古文法,於是始知酷好(望溪文集)矣。
六月,在礼部补朝考。是时,都中徵歌选舞之风尚盛,余未知择交,亦不免染於习俗;幸本心未昧,终不自安。
秋闱,同考官编修尹公国珍(汉军,丁未翰林)荐而不售,始决出都之志。
适奉天府丞张振之先生(鑅;乙未翰林)延余教读书启两席,毅然往焉。
三年(癸丑),三十岁(是年,到奉天。(古文约钞)成)。
正月,单骑出山海关。塞外荒凉,风景与内地迥异。二月初七日,抵渖阳学院馆;学徒(名增黼;後官工部郎中),振之先生嗣孙也。振老见余课徒文,悦之;命刘生汉书来受业(开原汉军人)。
二月,振老荐襄校治中曹君敦錡(新建人)府试卷。三月,襄校院试卷;揭晓後,振老命刘生锡钧来受业。四月,随出棚考试锦州府;振老得贾生春暄(锦州人),亟赏之,命来受业(後成丙辰庶常)。
五月,旋渖,与张君锐(字鹄臣;长沙人)、李明府文森(字恕皆;镇远人)、刘司理杞(字松云;宛平人)订莫逆交。
是时,畿辅戒严,振老邀余劝谕旗民地方官协领塔芬布(字兰坡;渖阳人)、承德令延瑞(字膏源;京汉军人)、绅士明太守俊(字玉田)、王庶常滋树(字小屏。二公俱渖阳人)倡行团练。按户出丁,自备器械,不敛一钱、不经胥吏。文檄告示皆余秉笔,粗有眉目;复为遍致津门诸当道讲求团练之法。自是,振老事无钜细,悉倚余。有文移用印已发,而振老尚睡不知者,振老不以为疑,外人亦不以为专:知遇之感,盖生平所未有也。余初至渖阳,尚有京中风流跌宕余习;自振老器重过分,从游渐多,声望日重,遂痛自收拾。至襄校时不通贿赂、不受请托,於出都窘迫时,此心已默誓天日。或有笑余迂腐,他日宝山空归者;但微哂而已。
是年,取旧作古今体诗二、三百首焚之。
冬,应海城令王芗湖(肇光;镇远人)聘,阅邑试卷。
四年(甲寅),三十一岁(是年,在奉天)。
春,随张振之先生科试锦州府。襄校归,同登医无闾观瀑布;上望海亭,邑令贵徵堂(肇京;旗人)主张供馔,徜徉竟日。继游北镇庙,至行宫少坐;夕阳在山,乃回旅舍。
季春,科试奉天、吉林、黑龙江。襄校前数日,有故人子出千金帖,欲为其姻关说;余不诘其名,取帖对灯焚之而已。
秋,贾生春暄自锦郡来受学。
是年事简,向友人借(王文成公集)、(朱子全书)繙阅一过,稍稍识(良知)之学;而於(四子书)仁、义、礼、智字,亦因朱子之书略有会通。然入之太浅,未久而旋辍矣。
五年(乙卯)三十二岁(是年五月,在奉天;以後,入京。冬月十八日,纳姬王氏;盖平人)。
秋八月,举顺天乡试。
冬月,纳姬王氏。
时东三省学额甚少,至咸丰元、二、三年叠次恩科出贡、补廪诸形滞碍;余代振之先生手稿,设法疏通。咨部请示,报可;士林赖之。奉天每届向例,仅正取优贡生三名,并无陪取;振之先生欲创陪取之例,余力助其成。是年,优贡生正取三名,贾生春暄、王生麟诰、赵生之迪;陪取三名,蒋生维垣、许生大观、邵生培棠。是年,贾生秋试获售,蒋、许两生亦售;遂以邵生充补优贡,六人无一向隅者:遂为奉天定例。初取陪优时,士子尚不愿覆试;经余苦口劝导,至是人始知感焉。振之先生以乡试在迩,命贾生春暄、刘生汉书、刘生锡钧与学徒在署会课;余於课阅之暇,亦藉习帖括。
是年,与王小琳(绍元;临榆人,候选训导)、祥锡九学博(龄;宁远汉军旗人,庚戌进士,官奉天教授)订交。
五月二十二日,赴京兆试。自渖阳起程入京,友人祖饯城西十二里许珠林寺,车塞,路不能行;自来幕友去馆者,无此也。关外州、县,皆沿途供张。遣人护送。六月十三日,入京。与严仙舫通政同寓辰沅会馆,朝夕晤谈,夜分乃辍;如是年余。余向视天下事无不可为,自是闻严丈教,始知天下事不易为而不敢肆矣。
先是,去夏、今春关东友人为余两次援例得内阁中书,遂於六月二十八日到阁行走,分在三直当差。
九月,揭晓,中顺天乡试第□□名;同考官为裴石麓内翰(季芳;河南人,丁未进士)、正主考为贾中堂桢(黄县人,□□榜眼)、花尚书沙纳(京蒙古人,□□翰林)、何侍郎彤云(云南人,□□翰林)。及门贾生春暄、刘生汉书,同榜获售。凡奉天经余岁、科襄校及书院所甄拔者,是科满、汉中十六人,前数十年所未有也。与石兰泉、彭勉吾同年(履成;新化人)重聚京师,情好颇密。六年(丙辰),三十三岁(是年,在京)。
与严丈同寓辰沅会馆。
应会试,荐而不售;同考官为潘学士祖荫(吴县人,□□探花)。
五月六日,妻孙氏、女文招、子文元、婢孙氏来京,伴送者为妻兄汉京(万宏)。二十五日,迁居宝庆会馆。李恕皆丁忧;自辽来京为其仲兄文泽仲子华堂谆切求婚,遂纳贽焉。六月初三日,汉京暴卒。
是年,景况窘甚,居家尤人所难处;於是读苏诗,复藉诗歌以自遣。儿从淑浦向碧桥刺史(先薰;丁酉拔贡生)受学,遂订交焉。
七年(丁巳),三十四岁(是年,在京)。
寓京师宝庆会馆。刘松云来京,款留在家,情好益密;因松云,与成奎垣协领(殿鳌;辽阳人)暨旧友李子和给谏(鹤年;义州人)订兄弟交。
三月,派充方略馆分校。
四月,武昌范月槎副贡(志熙)来访;复因月槎,与吴又桓比部(荣;癸丑进士,黄冈人)订交。是时,同寅王璧人(佩玮;云梦人)、平江李逊吾年丈(侍敏;□□举人,截取知县)及诸君与余居甚迩,往还甚密。未几,鹤生(鸣龢;壬子庶常,改内阁中书)来,与族叔月槎同居。月槎盖因鹤生知余,同人诗酒唱酬,备极一时之乐。
是年,因严仙舫丈,与左季高先生(宗棠;壬辰举人,湘阴人)始通书问。嗣後季老每月摺弁至,必有书来往。至是,又激发其经济之志矣。六月,孙芝房侍读(鼎臣;善化人)来京,投分甚洽,相居亦迩。张鹄臣因差来京,馆余家四月。友朋之乐,五、六两年中所未有也。虽家计甚窘,藉此亦颇可消遣,而积诗亦自此日多。严丈仙舫秋末出都,余始与郑小山丈(敦谨;乙未庶常,长沙人,後官刑部尚书)往还。小山丈极垂青眼,致书胡宫保(林翼;益阳人,由翰林官湖北巡抚),称余为湖南京官中第一人;宫保於是始以书来。嗣後摺弁来,必有书;余亦复书答焉。
腊月,派委署侍读上行走。是时,梁矩亭师升顺天府府尹,延余相助;与归安姚正甫徵士(承舆)同馆幕中,情分颇投。
余薄劣,北上以来,不合於世;自癸丑正月赴辽东馆,振之先生以国士相期,朋好因之日众。比乙卯季夏来京,振老未回奉常任,殁於南皮;余复郁郁,长安中无可与语。然傲骨嶙峋,於人无求。严丈仙舫久而知之,谓为有气节者;於是声誉少起。而是年旧日相知及一时贤人志士一见相洽者,接踵相聚;余益以气节自砺,多发挥於文词。盖作人根基之固,得於是年多矣。
秋,严丈出都,乃迁居辰沅会馆。
第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