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我们已经考察了市场扩大是怎样导致城市拓居地、专业化和贸易的出现的。这一现象也影响了中世纪的技术水平。地方谷物市场以及地区和区际羊毛市场的扩大促进了以水为动力的谷物碾磨机和漂洗机的采用和推广。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重大的技术进步都是对西欧以外的发明的采用和适应。由于那些已经暗示过和稍后要展开的理由,中世纪欧洲的制度环境不鼓励发明进程。
但是公元一OOO年以后地方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水磨和风磨等著名的技术成就的传布。这一类利用自然力的资本改进表明可能带来很大的效率增益,但效率增益需要资本——在那个时代常常是大量的资本。因而它们只是在用来生产在前几代北欧人看来是大量产品的那些东西时才是经济合算的。地方上的人口密度只有显著提高和区际贸易只有明显增长才能证明这种规模的生产是合理的。既然人口密度的这一增长最后导致当地的劳动报酬递减和当地土地价值的相应上升,以致造成家畜饲养比以前费用更高,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利用自然力来替代役畜。
27到十—世纪时,用水力驱动的磨坊已经司空见惯。一O八O年英王威廉一世颁布的全国土地、财产牲畜和农民的调查清册记载了三千个共同体的五千六百二十四座磨坊,因此没有理由认为英格兰在技术上就优于欧洲大陆。除碾磨谷物外,水力还被用于更多的和更广泛的活动,带动锯(可能是十世纪发明的),转动漂洗机和锻工杵锤。
中古盛世的制度环境当然不鼓励以适当的社会规模进行研究。此外,技术上的改进并不完全缺乏,因为市场扩大以及随之而来的专业化为改进生产手段的个人带来了较大的报偿。地方市场的扩大使固定费用高的某些资本货物第一次有效地得以应用。同时,专业化的趋势将人们天生的发明欲集中在有限的一些难题上,从而降低了发现的费用。
这一时期的水力试验还包括某些建造潮汐磨坊的尝试。更为重要的是,风力得到了成功的利用,这似乎是西部的成就,是由于人口移动使他们离开了水力来源而引起的。他们发现,风虽然不如流动的河川可靠,但利用得更广泛,而且不受封冻的影响。水转轮的合理延伸是不久便遍布北欧平原的大型风力磨坊,这是十三世纪初期田园景观的一种共同特征。
在着手开辟新动力源的同时,为改进增加商品量的技艺进行了尝试。动力传送的新装置包括用曲轴的拉力来带动风箱和转动车床,也采用踏板来转动车床和推动纺织机。
纯经济领域的这些渐进发展(它们在回顾中似乎有重大价值)都可以用市场的延伸来解释。制度环境还是令人沮丧的,因为没有发明家或企业家能确信从自己的成果中取得全部收益或大部分收益。保密是防范各方面仿制的唯一对策。在这种种约束下研究和发明是不可能以接近社会最优规模发生的。
这种通例的一个例外是武器的发展。在早期战争年代,发展新武器系统或改进现有武器系统的政治收益可能是很大的,因而当时上层贵族对这方面的研究往往慷慨解囊。几项派生的和平时期的用益权便产生了。
总之,中古盛世时技术确有进展,虽则由于社会风尚冷淡,其进程受到阻碍和冷遇。由于没有制度上的保证,以致发明家个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相等。然而就是在没有这种保证的情况下,扩大地方和地区市场的规模本身也足以使个人收益率超过加罗林王朝时期已存在了的个人收益率。这便特别鼓励了那些久已存在的技术的传布。不稳定的政治制度支持着某些适合战争的领域的研究,这不可避免地产生出一些适合经济部门的副产品。不过一般而言,如果任何新发明可以被随意仿制而没有补偿,那么便将阻止资源对任何研究和发展的投资,除本来属于专业化的那些以外。由于保密是发明者唯一的自救之道,新发明的收益扩散到社会受到阻止,这样一来,构成经济发展的生产率的提高也就减弱或延迟了。
那么总结一下在中古盛世的大部分时间里西欧的经济成就可以说些什么呢?当然应当提到经济的持续广泛发展,此外还应提到创造了一个无处不在的市场体系。这一发展使交易费用得以下降,使职能专业化,并促进了新动力源的广泛利用,而每种现象又反过来往往使人均收入增长,生产率提高。与上述改进相反,人口过多和局部报酬递减则降低了农业生产率,只不过这一影响至少部分被边疆运动和三圃制的有限采用抵消罢了。
第六章十三世纪的欧洲十三世纪不像别的世纪
首先它不是一百年的持续时间。我们不知道它何时开始,肯定也不知道它何时结束,所以我们不能知道它究竟有多长。一无所知的原因在于对经济史学家们说来,十三世纪指一组独有的力量持续的短暂时期,描述它比确定它的年代要容易得多。
十三世纪终止了西欧的边疆运动,但它没有终止人口增长,人口继续以令人难忘的速度增长。城区扩大了。无论地方的、地区的或国际性的商业贸易都很兴盛。总之,这是一个活跃的时代;增长的鼎盛时期开始于十世纪。在这一无法确定的若干年间,这一时代将边疆社会的发展(那里人人似乎都得到了好处)与“令人厌恶的”十四世纪(在边疆社会人人都蒙受了损失)的种种恐怖联系起来。介于中古历史的这两个不同时期的一段时间充斥着各种对比、反论和饶有趣味的历史问题。十三世纪代表中世纪的成熟期。首要的问题是为什么前几个世纪那种明显的粗放性和集约性的增长不能继续下去?为什么西欧经济这时不能摆脱以往一直纠缠着人类的马尔萨斯危机的幽灵?这些问题都十分重要,我们将在本章试图予以回答。
第一节公元一三OO年以前任何时期的定量资料都是稀少的,致使我们就经济演进所能引出的详细推论的精确性受到限制。虽然总的轮廓是清楚的,但关于变革的任何时间确定都必然仍属推测。另一方面,定性资料则很丰富。十三世纪显然是一个大幅度增长的时代,是欧洲在经济上真正觉醒的时期,是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都发生变动的时期,也是商业贸易扩张的时期。凡此种种都可以在当时人们的记述和报道中得到证实。
研究这一时期的所有经济史学家也认为西欧的人口在增长,在边缘地区可能比拓殖中心增长得更快,在拓殖中心区早已遇到了劳动力增加收益递减这一情况。因此我们假定英国和德国可能经历了高于其它地区的人口增长。据估计英国人口在一O八六年(英王威廉一世于该年在全境实行土地财产普查)至一三OO年之间几乎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虽然这一类估算误差显然很大,但地方研究似乎也指明大体上是这一幅度的增长。
各地人口密度的差别呈现出某些显著的对比。南欧特别是北意大利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在佛罗伦萨境内,每平方英里有二百人之多。那不勒斯王国在黑死病流行前可能已有三百三十万人口,每平方英里约为一百人,大体上与法国的密度相当,法国据估算总人口为一百六十万到一百七十万。加泰罗尼亚属于欧洲人口迁移的边区,每平方英里也有四十三人。米兰和威尼斯这两个大城市都自夸有二十万人口,至于其它意大利城市如佛罗伦萨、热那亚、那不勒斯和巴勒莫的人口,可能也各有十万之多。这些城市作为那个时代的庞然大物在规模上远远超过了它们周围的竞争对手。
除意大利外,巴塞罗那约有四万人,巴黎不算其近郊人口大概有十万。不过十三世纪在西欧达到城市商业发展顶峰的地区是尼德兰。尼德兰位置重要,地处西欧商业扩张的要道,已成为制造业和商业的中心。在默兹河流域,许多小镇都从事金属制造业,在斯凯尔特河流域,许多小镇则专门经营羊毛纺织业和商业。布鲁日已成为当时北欧的先进港口,邻近的城镇受其影响也繁荣起来。根特和布鲁日在极盛时人口可能都分别达到了五万人。不过,突出的特点并不是个别城市的绝对规模,而是这一地区一般具有的大城市性,即城市人口在较早时便超过了乡村,这一现象仅有意大利半岛除外。英国在这一时期相对而言还处于非城市阶段,虽然其城市伦敦规模几乎已29翻了一番,人口已从大约两万增加到四万。既然是整个欧洲的人口都增长了,因此很难说欧洲在那期间是否更加城市化了。
对十三世纪价格的一项考察不能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成为最后结论,因为缺乏有关整个这一世纪的数据。我们确有几组贯穿了整个时期的农业价格,但只是在最近半个世纪才有了大体连续的非农业价格和工资,因为在一二五O年以前的那些年代只有一些零星的项目。从残存的片断观察中只能得到租金趋势的一般印象。
不过,相对价格变动的总轮廓已可以勾画出来。英国的小麦价格显然大幅度上升了,按白银衡量已从一一八O年至一一九九年(英国在一一六O年至一一九九年基点为一百)的一百四十增长到一三OO年至—。三一九年的三百二十五。[D.L.法尔默:《十三世纪英国的谷价变动》,载《经济史评论》,第二辑,十(——九五七年至一九五八年),二O七续编。]其它几组以往来帐户的单位表示,也证实小麦和其它农产品价格的普遍增长。公认的看法是农业价格比非农业产品价格增长得多,也比工资增长得更快。波斯坦在最近对中世纪英国经济的评论中提供了某些有关十三世纪后期租金急剧上升的资料。他描述了从牧场到耕地的剧变、产量的下降和移民的终止,因为最后的土地储备正在耗尽。[《中世纪的农民生活》,《剑桥经济史》,第二版,第一卷(剑桥大学出版社,一九六六年),第552—559页。]他认为货币工资不变而农业价格随之上升使实际工资在一二O八年至一二二五年之间下降了百分之二十五,在一二二五-年至一三四八年之间下降了又一个百分之二十五。
出现了以下模式:农业价格相对于大多数非农业价格上升,也相对于货币工资上升,但也许不像租金上升得那么多。虽然欧洲其它地区的资料甚至比贫乏的英国资料更不完备,但它似乎也证实趋势是相同的。
还有一个问题。十三世纪的一般价格水平果真以近乎其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农业价格的比率上升吗?皮雷内和布洛切等历史学家都认为是这样的。近来关于英国经济的研究似乎也同意这个结论。上述看法之正确可由一道简单的逻辑习题来说明。不妨提出以下问题:假定我们关于非农业价格的资料不足,非农业价格必须下降多少才能使一般价格水平不变并仍将农业价格的已知增长算进去呢?以上提到的小麦价格的资料表明当时增长了大约百分之二百三十。要记住农产品可能占英国全都产品的百分之八十左右,非农产品价格必须下降百分之九十左右才能使总价格水平不变。当然应当指出这种现象是当时主要的经济事件之一。合乎逻辑的结论是十三世纪不仅经历了相对价格的急剧变动和实际工资的大幅度下降,而且经历了一般通货膨胀。这不仅对英国而且对整个西欧可能也是真实的。
第1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