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大腹皮、紫苏、茯苓、浓朴(制。各一钱)、甘草(炙,五分)、藿香(一钱五分)上姜、枣水煎,热服。
白虎汤、治胃热作渴,暑热尤效。
知母、石膏(各二钱)、粳米(半合)上水煎服。
竹叶黄、汤、治胃虚火盛而作渴。
淡竹叶(二钱)、黄、生地黄、麦门冬、当归、川芎、甘草、黄芩(炒)、石膏(煨)、芍药、人参(各一钱)上水煎服。
竹叶石膏汤、治胃火盛而作渴。
淡竹叶、石膏(、)、桔梗、木通、薄荷叶、甘草(各一钱)上水煎服。
四七汤、治七情郁结,心腹绞痛,或为膨胀。
人参、官桂、半夏(洗七次,各一钱)、甘草(炙,五分)上姜水煎服。
青州白丸子、治风痰咳嗽,或牙关紧急,或痰喘体麻。
南星(三两)、半夏(七两)、白附子(二两)、川乌(半两,各生用)上为末,绢袋盛,井水摆浸,仍换水浸三五日,晒干,糯米粉丸。如急用,以姜汁糊丸亦可。
左金丸(一名四金丸)、治肝火胁刺痛,或发寒热,或头目作痛,或大便不实,或小便淋秘,或小腹疼痛,一切肝火之症。
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汤煮片时用)上为末,粥丸,白术、陈皮汤下。
当归龙荟丸、治肝经实火,大便秘结,小便涩滞,或胸膈作痛,阴囊肿胀。凡属肝经实火,皆宜用之。
当归、龙胆草、栀子仁、黄连、黄芩(各一两)、大黄、芦荟、青黛(各五钱)、木香(二钱五分)、麝香(另研,五分)上为末,炒神曲糊丸,每服二十丸,姜汤下。
神效黄、汤、治浑身或头面手足麻木不仁,目紧缩小,及羞明畏日,或视物不明。
黄、(二两)、人参(八钱)、甘草(炙)、白芍药、蔓荆子(各一两)、陈皮(五钱)上每服五钱,水煎,临卧热服。如麻木不仁,虽有热症,不用黄柏,加黄、。
益气聪明汤、治久病或因克伐,脾胃伤损,眼目昏暗,或饮食失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内障、耳鸣之患,或多年眼目昏暗,视物不明。此药能令广大聪明,久服无内障、外障、耳鸣、耳黄、甘草、人参(各五钱)、升麻、葛根(各三钱)、蔓荆子(一钱五分)、芍药、黄柏(酒炒,各一钱)上每服五钱,水煎,临卧并五更服。
芍药清肝散、治眵多、燥,紧涩羞明,赤脉贯睛,脏腑秘结。
白术、甘草、川芎、防风、荆芥、桔梗、羌活(各三分)、芍药、柴胡、前胡、薄荷、黄芩(各二分半)、山栀、知母、滑石、石膏(各二分)、大黄(四分)、芒硝(二分半)上水煎,食后热服。
黄连天花粉丸、治症同上。
黄连、菊花、川芎、薄荷(各一两)、天花粉、连翘、黄芩、栀子(各四两)、黄柏(六两)上为末,滴水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食后临卧,茶汤下。
鼻通气散、治眼肿胀赤,昏暗羞明,瘾涩疼痛,或风痒鼻塞,头痛脑酸,外翳攀睛,眵泪稠粘。
鹅不食草(二钱)、青黛、川芎(各一钱)上为末,含水满口,每用如米许、鼻内,泪出为度。
选奇汤、治风热上壅,眉棱骨痛,或头目眩晕。
羌活、防风(各三钱)、甘草(二钱,夏生冬炒)、黄芩(酒制,冬去之,热甚用)上每服三钱,水煎,时时服。
助阳活血汤、治眼睫无力,常欲垂闭,余治同上。
第1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