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后论
君子一心,足以开万世;小人百惑,足以丧邦家。何者?心存与不存也。夫此心存则一,一则诚,不存则惑,惑则伪。所以开万世、丧邦家者不在多,诚伪之间而足矣。夫天地之大,万物之富,何以为之也?一诚所为也。盖有此诚斯有此物,则有此物必有此诚。诚在人何所?具于一心耳。心之所有者此诚,而为天地者此诚也。天地之大,此诚且可为,而君子存之,则何万世之不足开哉!作俑之人既惑而丧其诚矣。夫既无其诚。而何以有后耶?
论铢视轩冕尘视金玉
天下事物,杂然前陈,事之非我所自出,物之非我所素有,卒然举而加诸我,不屑者视之,初若与我不相涉,则厌薄之心生矣。然事必有所不能已,物必有所不能无,来于吾前矣,得谓与我不相涉耶?君子一心,万理完具,事物虽多,莫非在我。此身一到,精神具随,得吾得而得之耳,失吾得而失之耳,厌薄之心胡自而生哉?若曰物吾知其为物耳,事吾知其为事耳,勉焉举吾之身以从之,初若与我不相涉,比之医家,谓之不仁。
或曰:“道可状乎?”曰:“不可。此理之妙不容言。道至于可言,则已涉乎粗迹矣。”“何以知之?”曰:“以吾知之。吾或有得焉,心得而存之,口不可得而言之。比试言之,则已非吾所存矣。故凡有得而可言,皆不足以得言。”曰:“道不可以言状,亦可以物乎?”曰:“不可。物囿于形,道通于物,有目者不得见也。”“何以言之?”曰:“天得之为天,地得之为地,人得之为人。状之以天则遗地,状之以地则遗人,物不足状也。”
曰:“道终不可状欤?”曰:“有其方,则可。举一隅而括其三隅,状道之方也。据一隅而反其三隅,按状之术也。然状道之方非难,按状之术实难。人有不知弹,告之曰:弹之形如弓,而以竹为弦。使其知弓,则可按也。不知此道之大,告之曰:道大也,天小也,轩冕金玉又小。则能按而不惑者鲜矣。故曰:道不可状,为难其人也。”
禽兽说
人具七尺之躯,除了此心此理,便无可贵,浑是一包脓血,裹一大块骨头,饥能食,渴能饮,能着衣服,能行淫欲,贫贱而思富贵,富贵而贪权势,忿而争,忧而悲,穷则滥,乐则淫,凡百所为,一信气血,老死而后已,则命之曰禽兽可也。
道学传序
学者不但求之书,而求之吾心,察于动静有无之机,致养其在我者,而勿以闻见乱之。去耳目支离之用,全虚圆不测之神,一开卷尽得之矣。非得之书也,得自我者也。
赠容一之序
恐游心太高,着迹太奇,将来成就结果处既非寻常意料所及,而予素蹇钝,胡能追攀逸驾?仰视九霄之上,何其茫茫?生方锐意以求自得,亦将不屑就予,又安知足履平地之果为何如也?
赠张廷实序
廷实之学,以自然为宗,以忘己为大,以无欲为至,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其观于天地,日月晦明,山川流峙,四时所以运行,万物所以化生,无非在我之极,而思握其枢机,端其衔绥,行乎日用事物之中,以与之无穷。
城隍庙记
神之在天下,其间以至显称者,非以其权欤?夫聪明正直之谓神,威福予夺之谓权。人亦神也,权之在人,犹其在神也。此二者,有相消长盛衰之理焉。人能致一郡之和,下无干纪之民,无所用权。如或水旱相仍,疫疠间作,民日汹汹,以干鬼神之谴怒,权之用始不穷矣。夫天下未有不须权以治者也,神有祸福,人有赏罚,失于此,得于彼,神其无以祸福代赏罚哉?鬼道显,人道晦,古今有识所忧也。
云潭记
天地间一气而已,诎信相感,其变无穷。人自少而壮,自壮而老,其欢悲得丧、出处语默之变,亦若是而已,孰能久而不变哉?变之未形也,以为不变,既形也,而谓之变,非知变者也。夫气也者,日夜相代乎前,虽一息,变也,况于冬夏乎?生于一息,成于冬夏者也。夫气上蒸为云,下注为潭,气水之未变者也。一为云,一为潭,变之不一而成形也。其必有将然而未形者乎?默而识之,可与论《易》矣。
孝廉李大崖先生承箕
李承箕,字世卿,号大崖,楚之嘉鱼人。成化丙午举人。其文出入经史,跌宕纵横。闻白沙之学而慕之,弘治戊申,入南海而师焉。白沙与之登临吊古,赋诗染翰,投壶饮酒,凡天地间耳目所闻见,古今上下载籍所存,无所不语。所未语者,此心通塞往来之机,生生化化之妙,欲先生深思而自得之,不可以见闻承当也。久之而先生有所悟入,归筑钓台于黄公山,读书静坐其中,不复仕进。自嘉鱼至新会,涉江浮海,水陆万里,先生往见者四。而白沙相忆之诗:“去岁逢君笑一回,经年笑口不曾开。山中莫谓无人笑,不是真情懒放怀。”又:“衡岳千寻云万寻,丹青难写梦中心。人间铁笛无吹处,又向秋风寄此音。”真有相视而莫逆者。盖先生胸怀洒落,白沙之门更无过之。乙丑二月卒,年五十四。唐伯元谓其晚节大败,不知何指,当俟细考。
第2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