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原方不动,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巩固疗效。加健脾剂是因为阴虚湿热渐清,脾虚夹湿之本象显现,如便溏日行2次增至4次,舌由红绛转为淡暗,苔黄腻转为薄白腻。加之久用寒凉
之品,脾阳不胜阴药之消伐,故加用健脾益气剂,以健脾助运,固守元气,以防脾胃一败,药石难施,进一步削弱脾的转输运化功能,加重浮肿和蛋白尿,这就是脾胃为本的具体体现。果然加用以后,使便溏成形,浮肿、蛋白尿逐渐改善,体力恢复较快,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基础。
进修医师甲:为什么在皮疹逐渐隐退、各种情况逐渐改善、仅皮疹偶有反复时,老师不仅不逐渐撤减凉血散瘀药,反而又用了四妙勇安汤?
老师:目的是使皮疹得以彻底控制,死灰难燃。正如徐大椿在(用药如用兵论)-上所说"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更益精锐,所以捣其穴。"
医师甲:中医药对尿蛋白有些什么好的治疗办法?
老师:据我个人体会,对尿蛋白的治疗,既要着眼于"病",更要着眼于"证",即在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辨病:如果中药有能消除蛋白尿的药物符合或起码不违背该病辨证原则的话,就可以使用。比如黄芪、山药、薏苡仁、茯苓、菟丝子、益智仁、芡实等均有不同程度消减尿蛋白的作用。这些药物甘平微温,能健脾益肾。因为尿蛋白是由脾虚运化失司,水谷之精不能转输上承,反随下陷之脾气下泄和肾虚不能开合,闭藏失职,精微下趋所引起。本例结合全身症状和舌、脉表现,脾肾亏虚是存在的,比如面色皓白虚浮,大便溏有下坠感,经用养阴偏凉药物后便次增多,乏力神萎,全身水肿,脉虚细沉等等。正是在脾肾亏虚的情况下,精微蛋白才得以下泄。强的松未能控制尿蛋白,反而造成阴阳的新的不平衡。导致肾阴亏虚,虚火挟湿热交织,进一步耗伤真阴,阴虚则阳无以化,而脾气、脾阳不足,气不化水,所以尿蛋白、浮肿反复难愈。这时首先要调整脾肾阴阳的不平衡,而这些调整脾肾阴阳的药物又都具有消除尿蛋白的作用,所以就更适宜使用。药后使浮肿消,大便实,脾肾固而蛋白消减。假如脾虚现象不明显,而湿热表现突出,尿黄多沬,即使尿蛋白再多,也不适宜使用菟丝子、益智仁之类荮物。所以辨证仍是主要着眼点。
医师乙:为什么在皮疹没有完全消除的情况下,血分尚有热,你用辛温大热的炮姜?
老师:炮姜有很好的温中止泻和止血作用,对于虚寒性腹泻便溏很适用。本例便溏显系脾阳虚寒引起,一味炮姜,加入大队凉血止血方中,一可加强止血,二二能防止凉药损伤脾阳,决无动血之虞,故用之。
五更泄泻伴心烦头晕4年半
北京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博士江杨清
张X,男,56岁,干部。1987年6月24日入院,住院号:045532。
患者自1982年11月起,因工作紧张,引起便次增多,每日3-6次,最多达)5次。腹泻每于紧张或劳累之后加重,与饮食无明确关系,无腹痛、腹胀和脓血便。曾在黑龙江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服复方苯乙哌啶及中药,症情稍有改善。纤维结肠镜诊为慢性结肠炎、肠息肉。出院后症情时轻时重,又先后服用多种药物,遍访东北名医,中药用过温阳健脾、涩肠止泻、淡渗分利、寒热并用、升阳益胃、燥湿祛痰等法,罂粟壳每剂用过15g,并复方苯乙哌啶每次3片,每日3次,亦未能止泻。刻症:大便日行6-8次,晨起五更即泻,随即连续几次稀水样便,时感腹胀,腹有冷感,肢倦乏力,伴头晕、盗汗、五心潮热、心烦、口淡纳久、晨起泛吐涎沫、夜寐不安,舌淡暗,苔根黄微腻,脉细。老师拟方如下:熟附片10g,肉桂5g,炮姜炭5g,煨肉豆蔻10g,煨诃子肉10g,煨木香10g,砂仁3g(后下),焦白术10g,炒薏苡仁20g,千荷叶6g,芡实20g,怀山药15g,川连2g,焦山楂12g。2剂。
6月24日:诉昨日解2次稀便,今晨起排便3次,肠中作响,无腹痛腹胀,上身烘热汗出,下肢发凉,余均同前。病属久泻,脾肾阳虚,心火偏旺,兼肠府湿热,前法加减调理:熟附片10g,肉桂3g,炮姜炭5g,煨肉蔻10g,煨诃子log.煨木香6g,砂仁3g,焦白术10g,炒苡仁15g,干荷叶6g,焦山楂12g,川连3g,山药15g,乌梅炭log,莲子肉log。并用丁香粉、肉桂粉、麝香粉以20:20:1,混匀,撤伤湿膏敷贴天枢、关元、气海、脾俞穴,每日一换。
将上方药稍作加减,用至7月8日,病情已趋稳定,日解1-2次,为软便,体力、纳谷增加,呕恶已除。原方加罂粟壳6g,每日2剂。
7月13日查房:病情续有改善,每日解1次已能成堆,心烦及余症消除,舌质淡红,苔根灰腻,上方再服4天,仍每日大便1次,有时能成形。巩固治疗至9月6日出院。住院期间做过钡灌肠、X线检查、大便培养、霉菌培养等多种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科内组织多次中医病案讨论,归纳如下:
医师甲:这个患者症状比较复杂,不知在辨证时老师是怎样考虑的?
老师:这个患者既有虚寒的——面,又有湿热的一面,而且还有肝郁证表现。选方用药要依据病机,病机要依据症状和病因。这个患者,我认为病机应当是:久泻脾阳已耗,运化失司,日久损及肾阳,以致脾肾阳衰,蒸化开合失度,水湿内蕴肠府,蕴郁化热,湿热上蒸,脾虚肝木乘侮,木土不和。
进修医师甲:老师用方一派温阳止泻,而清利湿热和疏肝药用得很少,药证相符如何理解呢?
老师:此患者以脾肾阳虚为基本病机,其湿邪是因为脾虚失于运化和肾阳亏虚,蒸化开合失司而产生的,故阳虚是本,湿热是标,且从症状表现看,阳虚表现突出,湿热是次要的,故以温补脾肾为主,清利湿热药仅用了黄连、干荷叶、炒薏苡仁3味。只有通过温补脾肾,使脾肾阳气振奋,则运化、蒸化有权,利于水谷的腐熟消化,一旦泄泻改善,水谷就容易化生精微,而不复生水湿了,故温阳利于驱湿。这种理解当然更适于虚寒湿,对湿热则有不同,过用温阳,容易助长热邪,正因考虑到这点,才用了少量黄连,一是清湿热,二是苦燥坚肠,三能清心除烦。不能把湿热看得过重,如果过用苦寒清利,又要进一步损伤阳气,泄泻只会加重。
进修医师乙:此患者五心潮热,盗汗,心烦寐差,苔根微黄腻,我看实证表现也较明显,为什么老师总认为以阳虚为主?
第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