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第4章
诸阳发热。已见前三阳经。阴不发热。惟少阴能发热。然少阴发热。有二证初得病即见
少阴
证。发热恶寒头不疼。宜麻黄细辛附子汤。(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者。多在表。宜此汤。)
若下利清谷。身热躁扰。里寒外热。仲景谓之反发热。此乃阴盛隔阳。宜四逆汤。附子
理中
汤。盖阳气传阴经而下利者。乃是热利。阳陷入里。外所以无热。阴气入阴经而下利者。乃
是里寒自利。寒既在里为主。则阳气必客于外。所以外反热。要知阴阳二证。发热自是不同
发于阳而发热者头必疼发于阴而发热者头不痛。此为验矣。
汗下后发寒热。又发汗后只恶寒者为虚。虚乃表虚。发汗后只恶热者为实。实乃里实只
恶寒
者。是发其汗汗出太过。所谓阳微则恶寒。宜芍药甘草附子汤。只发热者。是表已解而里不
消。所谓阴微则发热宜大柴胡汤。或小承气汤。
又有汗下后。阴阳不相入。水火不相济。致余热未退。不可更用冷药内外俱未可攻。宜
小建
中汤。若其人已虚。虚能生热。宜小建中汤加当归一钱。或四君子汤加黄半钱。或十全大
补汤调其荣卫。虚者。四桂汤真武汤。审之是邪热未解。虽经汗下。却不畏虚汤养病。宜竹
叶石膏汤。
又有潮热一证。经云。潮热者。胃家实也。属阳明经。当下。此之潮热。乃独热往来。
多于日晡时发。如潮之期长落。非若先寒后热。寒往即热来此也。
外有病瘥后。多食发热。名曰食复。作劳发热。名曰劳复。复者。愈而复作之义。食复
宜小
柴胡加大黄一钱。劳复宜枳实栀子汤。或小柴胡汤。今人有澡心浣衣沐发易床之戒。遂以幽
冥鬼神之说。盖虑患者初愈。以垢秽为嫌。作劳太过。致成劳复耳。
呕吐。有寒热二证。无物为呕。有物为吐。何以为吐有物。古语只闻有干呕。不闻干吐

阳与阳明合病。身热头疼项强烦热鼻干目疼而呕。宜葛根汤加半夏一钱。太阳与少阳合病。
头疼腰疼往来寒热胸胁疼痛而呕。宜黄芩汤加半夏一钱半。入生姜五片煎。若少阳证俱不系
合病。呕而热者。宜小柴胡汤。若阳明证具虽显然有可下之者。兼之呕多。犹属上焦。未可
遽下。宜小柴胡汤。若太阳不与少阳阳明合病。而独见太阳证。或吐泻者。恐病患膈间素有
痰饮停饮伤滞
且以二陈汤定之。候呕吐定。徐进解太阳经药。若先呕却渴者。宜猪苓汤。先渴却呕者。
宜治膈间有水。小半夏茯苓汤。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吐已复渴。名曰水逆。由心经受
热。
而小肠不利也。宜五苓散。若少阴不渴而吐。或干呕者。理中汤去白术。加生姜。呕而吐涎
沫者。吴茱萸汤。太阴厥阴间有呕吐。太阴宜理中汤。厥阴宜四逆汤。并加生姜煎。以上阴
证。乃阴中之阴。宜用热剂。阳入阴者。能为利而不为呕。呕属上而近于外也。阳之所入者
深故利也。又有阳证病新瘥后见呕。别无所因。此余热在胃脘也。宜竹叶石膏汤。或橘皮竹
茹汤。
大凡得之太阳而呕者必是合病。呕乃病渐入内。非正太阳也。曾记有人。初得病。太阳
证在
呕吐不止。药投暖剂。莫能治之。知太阳已汗解。固当用冷剂。是太阳见呕。非合阳明。
则合少阳。其呕为热。用暖剂非矣。(曾见太阳证大呕。因呕吐药只解表自除。)
又记人有初病具太阳证而呕。一家少长。患状悉类。进养胃汤八服。无不立效。此时行
之气。适然如此。是为伤寒杂病。又非可以正经伤寒律之。
面赤。分阴阳毒。太阳不解。阳气怫郁。令人面赤。宜败毒散。下虚、故面戴阳而赤。
此阴证。更审有何病。在何经用药施治。
仲景谓咳逆为哕。有阴阳二证。阴证乃胃寒所生。亦有初本是热。因大发汗后。复吐下
之。
攻热太过。以致胃寒。因寒而咳逆者。橘皮干姜汤。或半夏生姜汤。咳逆就桔梗枳壳汤中加
半夏陈皮等分。生姜十片煎。亦治阴咳逆。阳证咳逆。乃胃家热。小柴胡汤。橘皮竹茹汤。
阳咳逆而又兼腹痛者。问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前部猪苓汤。后部调胃承气汤。
发黄有阴阳二证。阳证发黄。留热蓄在脾胃。瘀热与宿谷相搏。蒸郁而黄。凡病患身体
发热
头面汗出。颈以下都无汗。渴饮水浆。小便不利。通身头目悉黄。身干无汗。溺又不利。
则热不外越。必蕴蓄而成黄证。宜五苓散
用茵陈煎汤调。或栀子汤调服。
又有瘀血一证。遍身亦黄。但瘀血则发狂。大便必黑。小腹按之急痛。而大便却自利以
蓄血不利小便也。宜桃核承气汤。
阴黄。乃太阳经中湿。体痛发热。身如熏黄。终不如阳黄之明如橘子色也。当叩其小便
之利与不利。小便自利。术附汤。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五苓散。
、有刚。柔。又有阴。阳。有汗。为柔。无汗为刚。缘先因伤风。又感寒
湿致
然。外证俱能发热恶寒。头颈强急。腰背反张。或螈口噤。状如发痫。又如产后角弓反张
风。小续命汤。皆可用。审是柔。有汗者。桂枝汤加葛根一钱。重则附子防风散。
审是刚无汗。宜葛根汤若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切牙。不恶寒者。大承气汤。
发狂。阳证有二。阴证有一。阳证蓄血如狂。已见发黄条中。阳毒发狂。躁而狂走。妄
言叫
骂。如见鬼状。面赤咽痛。鼻如烟煤。或身斑如锦。或下利赤黄。宜阳毒升麻汤。阴证。乃
是病发于少阴。不当正发汗。医见其恶寒。遂强发之。汗因漏不止。其人亡阳。故狂。大略
与阴极发躁同。南阳云、亦无此一证。当用阴躁之药。加以收汗之剂。玉屏风散。入熟附子
一钱。仍外以温粉敷之。或冷汗自出。手足逆冷。其人狂不止者。宜四逆汤冷进。(阴发狂
亡阳证。多死。)
医治伤寒。多问其小便利不利。赤不赤。以别其阴阳。亦有小便自利。遍数多。所出自
少。
色不甚清。不可因其利而遽谓之阴。必是小便如常。清而不赤。又无诸阳证。方信里之无
热。若病在太阳。身体热。太阳属膀胱未有小便不赤者。不可因其赤。遽谓之实热。必是小
便如灰汁。或如陈酒。或如血色。无诸表证。方见其热已入里。又有因发汗过多。津液
枯竭。以致小便不利。或涩而赤。医者往往利之。重竭其泽液。又阳明病。不大便。而小便
赤涩。或误利其小便。则津液愈无。胃愈干燥。此又利小便之戒。
不得眠。阴阳皆有之。正病于不得眠者。阳明也。若少阴当病于欲寐。今乃不得眠。缘
阳气
入少阴经。非少阴正病也。仲景云。二三日。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者。阳明也。于前
阳明证中求药。少阴下利而渴。六七日。咳而呕。心烦不得眠。宜猪苓汤。若少阴病得之三
二日以上。心中烦。不得眠。黄连阿胶汤。外有因发汗大过。胸中烦躁。不得眠。欲饮水者
少少与之。其人发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若因吐下后。心烦气乏。昼夜不得眠。宜酸枣
汤。若下后复汗。昼夜烦躁。不得眠夜则安静、不呕不渴。身无大热者。是汗太过。阳气衰
遂成阴证。干姜附子汤。外有伤寒已解。或因饮食复剧。烦闷、干呕、口噪、呻吟、错语
、不得
眠。宜黄连解毒汤。又有病瘥后。自不得眠。宜温胆汤。或眠而精魂散乱。异梦惊悸者。温
胆汤尤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