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温病指南>第3章

第3章

温病小便不利者。不可以淡渗利水。(如五苓八正散之类)恐伤阴也。温病燥热者。不可纯用苦寒。(如三黄汤之类)、恐苦能化燥也温病。下后热退不可即食。食则病必复发。须周十二时后。缓与清淡之食。不可令饱。饱则病亦复发。发
必重也。阳明温病下后脉静身不热。舌上津回。十数日不大便者。肠胃津液受伤也。可与益胃增液之属。下后舌苔未退尽。
身微热。面微赤。口微渴。脉微数。日浅者。亦与增液益胃之属。日深舌微干者。用下焦复脉法。均不可再用承气汤。用之证必增剧。甚则燥咳泄泻而死。
益胃汤增液汤阳明温病。渴甚者悉尼浆沃之。悉尼浆阳明温病。斑疹温痘温疮温毒发黄。凡神昏谵语者。安宫牛黄丸主之。牛黄丸
风温下焦篇(温热冬温温毒温疫同治)、温病久羁阳明。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者。热邪渐伤少阴肾水也。脉沉实者。仍可
下之。若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邪热少虚热多也。加减复脉汤主之。温病误表。以致心中震震。舌强神昏
者。心气被伤津液被劫也。宜复脉汤。(舌上津回则生)、温病六七日后耳聋者。阴火内炽。病在少阴也。宜复脉汤。(若误认少阳证。服柴胡汤。则必死。)、劳倦内伤。复感温病六七日外不解者。宜复脉汤。若身不热而倦甚者加人参。
温病已发汗而汗不出。已下而热不退。六七日以外。脉尚躁盛者。邪正交争也。重与复脉汤。
温病误用升散。脉结代。甚则两至者。法当急救其里。所谓留人治病也。重与复脉汤。温病汗下后。口燥咽干。神倦欲眠。舌赤苔老者。少阴液亏也。与复脉汤。
加减复脉汤(照经方加减也)、炙甘草(三钱)、干地黄(三钱)、生白芍(三钱)、麦冬(二钱五分连心)、阿胶(一钱五分)、麻仁(一钱五
分)、水煎服。病甚者。甘草加至五钱。
地黄白芍加至四钱。麦冬加至三钱五分。温病误表。以致舌强神昏。汗自出。中无所主者。心气津液受伤过甚也。救逆汤主之。救逆汤
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去麻仁加生龙骨(二钱)、生牡蛎(四钱)、脉虚大欲散者加人参(一钱)、下后大便溏甚。日
三四行。脉仍数者真阳素虚而里热未清也。一甲煎主之。服一二日后。如大便不溏。可与一甲复脉汤。
下焦温病。凡大便溏者。即与一甲复脉汤(系于复阴方中。寓固阴之意)、一甲煎生牡蛎(一两碾细)、水煎温脉。一甲复脉汤
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去麻仁加牡蛎(五钱)、热邪深入下焦。脉沉数。舌干齿黑。手指蠕动者。真水受亏。不能涵木也。急防痉厥。二甲复脉汤主之。二甲复脉汤
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加生牡蛎(二钱五分)、生鳖甲(四钱)、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大动甚则心中痛者。肾虚不能济木。肝风鸱张。心君失偶也。三甲复脉汤主之。
三甲复脉汤即于二甲复脉汤内加生龟板(五钱)、少阴温病。心烦不得卧者。真阴欲竭。壮火复炽也。黄连阿胶汤主之。黄连阿胶汤
黄连(四钱)、黄芩(一钱)、阿胶(三钱)、白芍(一钱)、鸡子黄(二枚)、水八杯。先煎芩连芍三味。取三杯去滓。兑胶化尽。再入鸡子黄搅匀。分三次服。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者。邪热深伏阴分。热自阴来也。青蒿鳖甲汤主之。青蒿鳖甲汤青蒿(二钱)、鳖甲(五钱)、细生地(四钱)、知母(二钱)、丹皮(三钱)、水煎服。
既厥且哕。(俗名呃忒)脉细而劲者。温邪久踞下焦。消烁肝液。扰及冲脉也。小定风珠主之。小定风珠
鸡子黄(一枚生用)、真阿胶(二钱)、生龟板(六钱)、童便(一杯)、淡菜(三钱)、水五杯。
先煎龟板淡菜。取二杯去滓。兑入阿胶。火上化尽。入鸡子黄搅匀。再冲童便顿服。下焦温病。神倦螈。舌绛苔少。脉气虚弱。时时欲脱者。热邪久羁吸烁真阴也。大定风珠主之。(此证多因误表误攻而成)、大定风珠
生白芍(六钱)、阿胶(三钱)、生龟板(四钱)、干地黄(六钱)、麻仁(二钱)、五味子(二
钱)、生牡蛎(四钱)、麦冬(六钱连心)、炙甘草(四钱)、鸡子黄(二枚生)、鳖甲(四钱生)、水八杯。煎三杯去滓。再入鸡子黄搅匀。分三次服。喘者加人参。自汗者加龙骨人参小麦。悸者加茯神人参小麦。
凡壮火尚盛者。不得用定风珠复脉。邪少虚多者。不得用黄连阿胶汤。阴虚欲痉者。不得用青蒿鳖甲汤。
下焦温病。痉厥神昏。舌短烦燥。如寸脉大。口气重。目赤颧红。壮热者。手少阴邪热未清也。先与牛黄丸紫雪丹
之属。开窍搜邪。再与复脉存阴。三甲潜阳。临证细参。勿致倒乱。牛黄丸紫雪丹复脉汤三甲复脉汤
温邪久羁。肌肤甲错。或因下后里通。邪欲溃。或因服存阴药。液增欲汗。正气已虚。不能即出。阴阳互争而战者。
欲作战汗也。复脉汤热饮之。虚甚者加人参助汗外出。若其人肌肉尚盛。未至甲错。当听其汗自出。不可骚动。
时欲漱口不欲咽。大便黑而不燥者。阴亏而有瘀血也。犀角地黄汤主之。犀角地黄汤夜热昼凉。少腹坚满。小便自利。大便闭。脉沉实者。邪盛而蓄血也。桃仁承气汤主之。
桃仁承气汤大黄(二钱五分)、芒硝(一钱)、桃仁(一钱五分)、当归(一钱五分)、芍药(一钱五分)、丹皮(一钱五分)、水煎服。
温病服清解药后。脉反濡小。下利稀水。或便脓血者。热撤里虚也。桃花汤主之。桃花汤
赤石脂(三钱,二钱整煎一钱研细末调)、炮姜(一钱五分)、白粳米(三钱)、水三杯煎一杯半去滓入石脂末温服。虚者加人参。
温病七八日后。身热舌绛苔少。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脉虚数者。里邪已尽。脾阳下陷也。桃花粥主之。桃花粥
人参(三钱)、炙甘草(三钱)、赤石脂(六钱研细末)、白粳米(二合)、水十杯先煎参草。取六杯去滓再入粳米煮取三杯。以一杯兑石脂末二钱顿服之。利止。停后服。如不止。再服第二
杯。每次兑石脂末二钱。或因先过用寒凉。脉不数身不热者。加干姜(三钱)。妇女温病。经水适来。脉数身热。入夜热甚。
或谵语者。热入血室也。法当辛凉退热。兼清血分。清热养荣汤主之。清热养荣汤
青蒿(二钱)、桑叶(一钱五分)、知母(一钱)、鳖甲(三钱)、赤芍(一钱五分)、生地(二钱)、丹皮(一钱五分)、丹参(二钱)、水煎服。
如壮盛人服之不解者加柴胡(一钱五分)。妇女温病。经水适来。脉数耳聋。干呕烦渴。十数日不解。热邪内陷发痉者气血兼病也。竹叶玉女煎主之。竹叶玉女煎
生石膏(三钱)、干地黄(二钱)、麦冬(二钱)、知母(一钱)、牛膝(一钱)、竹叶(一钱五分)、水四杯。先煎石膏地黄。取二杯。再入余四味煎成一杯。温服。
热入血室。服两清气血药后。邪去其半。余邪不解。脉仍数者。护阳和阴汤主之。护阳和阴汤
白芍(二钱五分)、炙甘草(一钱)、人参(一钱)、麦冬(一钱连心炒)、生地(一钱五分炒)、水煎服。
热入血室。邪去八九。暮微寒热。右脉虚数者。邪少虚多。气血兼病也。
加参复脉汤主之。加参复脉汤即于复脉汤内加人参一钱五分。妇女热病。经水适来。十余日不解。舌痿饮冷。心烦热。神气忽清忽乱。脉右长左沉者。瘀热在里。有蓄血也。加
减桃仁承气汤主之。加减桃仁承气汤大黄(一钱五分制)、桃仁(一钱五分炒)、细生地(三钱)、丹皮(二钱)、泽兰(一钱)、人中白(一钱)、水煎服。

湿温上焦篇
(温疫同法。暑温伏暑附)、湿温初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舌白不渴。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脉弦细而濡者。邪在上焦气分也。
三仁汤主之。(按湿温病。发表则神昏。攻下则洞泄。滋阴则湿愈重。只能以辛开淡渗徐徐疗治。勿求急功。以湿邪柔腻。势虽缓而难速愈也。)、三仁汤
杏仁(二钱五分)、飞滑石(三钱)、白通草(一钱)、白蔻仁(一钱)、竹叶(一钱)、浓朴(一
钱)、生苡仁(三钱)、半夏(二钱五分)、甘澜水煎服。苔黄有热者蔻仁易蔻皮。邪在经络一身牵痛者加防己(一钱
五分桂枝水炒)、秦艽(二钱酒炒)、湿温恶寒足冷。服温散药。其寒更甚者。阳为湿郁不能外达下行也。通阳利窍汤主之。通阳利窍汤
芦根(五钱)、白通草(五钱)、水煎。乘热服之。即津津得汗而解。湿温神昏谵语。舌苔黄腻者。湿热盘踞气分内蒙包络也。杏仁,芥子汤主之。杏仁芥子汤
杏仁(三钱)、白芥子(一钱五分)、木通(一钱五分姜水炒)、黄连(八分盐水炒)、连翘(二钱)、栀子(一
钱五分)、滑石(三钱)、芦根(一钱五分)、竹叶(一钱)、茯苓(三钱)半夏(二钱)、水煎服。
湿温神昏谵语舌赤无苔者。邪传心包。化燥伤阴内窍将闭也。金蒲汤主之(最忌阴寒柔腻之品。)、金蒲汤
犀角(一钱五分)、郁金(一钱五分)、连翘(三钱)、银花(三钱)、鲜石斛(三钱)、鲜菖蒲(三
钱)、鲜生地(二钱)、鲜竹叶(一钱五分)、芦根汁(三钱冲)、竹沥(二钱冲)、生姜汁(一滴冲)、水煎服。
湿温误表以致神昏四肢厥逆者。邪陷心包。循经入络也。加减清宫汤煎送至宝丹。或紫雪丹。加减清宫汤
犀角(一钱)、连翘心(三钱)、元参心(二钱)、竹叶心(二钱)、银花(二钱)、赤小豆皮(三钱)、至宝丹紫雪丹
湿证初起。神志模糊。不能言语。舌苔白腻者。寒湿相搏。内蒙清窍也。
杏仁桔梗汤主之。(此条以舌苔白腻。断为寒湿。可与前三条参观。故附于此。)、杏仁桔梗汤
杏仁(三钱)、桔梗(二钱)、细辛(三分)、白芥子(一钱)、茯苓(三钱)、泽泻(一钱五分)、通草(一钱)、水煎服。
温疫盛行之时。陡然得病。憎寒壮热。头痛身痛。若不可支。午后益甚。舌苔白腻如积粉。板贴不松。脉象极数。
或沉伏者。疫毒由人传染。自口鼻入踞募原也。达原饮主之。(体弱者。先以银翘散透解如不效。再用达原饮。)、达原饮
浓朴(一钱)、草果(五分)、知母(一钱)、白芍(一钱)、黄芩(一钱)、甘草(五分)、槟
榔(二钱)、水二杯煎八分。午后服。(如服后烦燥者。欲作战汗也。得汗则解。)、湿温喉阻咽痛者。邪闭肺气也。银翘马勃散主之。银翘马勃散
连翘(三钱)、牛蒡子(二钱)、银花(一钱五分)、射干(一钱)、马勃(一钱)、水煎服。
咽喉不痛但觉阻甚者加滑石(二钱)、桔梗(一钱五分)、苇根(一钱五分)、太阴湿温痹郁而哕者。(俗名呃忒)上焦清阳气郁也。宣痹汤主之。宣痹汤
枇杷叶(二钱)、郁金(一钱五分)、射干(一钱)、白通草(一钱)、香豉(一钱五分)、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