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脉诀汇辨>第21章

第21章

寸口丸丸,紧细实长,男疝女瘕,任脉可详。任脉总诸阴之位,其脉起于胞中,循腹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里上行于咽喉,别而络唇口。
《难经》亦云∶“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盖七疝之发,多起于前阴少腹之间,
任脉所经之地;即或属他经,未有不以任脉为原者。瘕乃女子之病,发亦在任脉界分。此云寸口者,统
寸关尺三部言也。丸丸,动貌。紧细实长,寒邪盛而实也。男疝女瘕,则苦少腹绕脐下引阴中切痛等证。直上直下,尺寸俱浮,中央浮起,督脉可求。腰背疆痛风痫为忧。
洁古云∶“督者,都也,为阳脉之都纲。其脉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庭孔之端,络阴器,绕篡,绕
臀,至少阴。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
之下中央。其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脊上项,散上头,下当肩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自目内上额,下循
膂,络肾,皆合太阳而并行者也。与太阳、少阴合入股内,贯脊,属肾。与太阳起目内,上额交巅,上入络
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夹髀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臀。”《二十八难》亦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
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由是观之,则督亦与太阳合行者十九,故邪客则脊强。以其实脊也。
督与太阳皆主表,而督为诸阳之总,太阳为诸阳之长,又曰巨阳。风邪从类伤阳,表必先受,故留则为癫
痫疾也。癫痫时发时止,或筋脉牵引,或项背反张,虽云风伤督脉,亦太阳主筋故耳。脉来直上直下,则
弦长矣。尺寸俱浮,中央亦浮,则六部皆浮,又兼弦长,故其见证皆属风家。大抵冲脉主里,督脉主表也。带脉周回,关左右弹。带下脐痛,精失不安。
带脉起于季胁,回身如带,在人腰间,故应于关。脏腑十二经络,皆过于此。或湿热下流,或风入胞宫,带
脉不任,与邪俱陷,则赤白之证见。《素问?痿论》曰∶“带脉起于季胁章门,前则当脐上。”故或为脐痛。
《灵枢?经别篇》曰∶“肾足少阴当十四椎出属带脉。”盖肾主藏精,带固腰膂,虚则一不能藏,一不能固,而精有自失者矣。
喻嘉言曰∶“人身有经脉络脉,直行曰经,旁支曰络。络者,兜络之义,即十二经之外城也。经凡十二,手
之三阴三阳足之三阴三阳是也。络乃有十五者因十二经各有一别络,《难经》以阳跷、阴跷及脾之
大络足成之。后世遂为定名,反遗《内经》‘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吃紧一段。人知之而不敢
翻越人之案,遂曰宜增为十六络,是十二经有四大络矣。尝谓《难经》以二跷为络之名原误,当是胃
之一大络,脾之一大络,共指奇经八者为一大络,配为十五络,始为确耳。如十二经既各有一络,共十
二络矣。此外有胃之一大络,繇胃下直贯膈肓,统络诸络脉于上。复有脾之一大络,繇脾外横贯胁腹,
统络诸络脉于中。复有奇经之一大络,繇奇经环贯诸经之络于周身上下。总之,十二络以络其经,三
大络以络其络也。何以知阳跷、阴跷之不当言络也。盖尝推奇经之义,督脉督诸阳而行于背,任脉任
诸阴而行于前,不相络也。冲脉直冲于胸中,带脉横束于腰际,不相络也。阳维、阴维一起于诸阳之会,
一起于诸阴之交,名虽曰维,乃是阳自维其阳,阴自维其阴,非交相维络也。至于阳跷、阴跷同起于足
跟,一循外踝,一循内踝,并行而斗其捷,全无相络之意。设阳跷、阴跷可言二络,则阳维、阴维何不可言
二络乎?推展之而督、任、冲、带,何不可言八络乎?况《难经》有云∶‘奇经之脉,如沟渠满溢,流于深湖,故
圣人不能图。’细推其意,乃则以奇经明等之一大络。不然,夫岂有大经如江如湖之水,而反拟之沟
渠者哉?又云∶‘人脉隆盛,入于八脉而不环周,故十二经亦不能拘。’此全是经盛入络,而其溢蓄者止
在于络,不能环溉诸经也。合两说而通会其意,奇经乃自共为一大络,更复何疑!若时珍以任、督二络为据者,恐亦未当。”
张紫阳云∶“冲脉在风,府穴下,督脉在脐后,任脉在脐前,带脉在腰,阴跷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阳跷脉
在尾闾后二节,阴维脉在顶前一寸三分,阳维脉在顶后一寸三分。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
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采之惟在阴跷为先,此脉才动,诸
脉皆通。阴跷一脉,散在丹经,其名颇多,曰天根,曰死户,曰复命关,曰生死根。有神主之,名曰桃康,上通
泥丸,下彻涌泉。倘能知此,使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和气自
然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身体轻健,容衰返壮,昏昏嘿嘿,如醉如痴。要知西南之乡,在坤
地尾闾之前,膀胱之后,小肠之下,灵龟之上,乃天地逐日所生气根,产铅之地也。医家不知有此。”
按丹书论阳精、河车,皆以任、冲、督脉、命门、三焦为说,未有专指阴跷者。而紫阳《八脉经》所载经脉,稍与医家不同,然内景惟返观者能知。或不谬也。
脉有反关,动在臂后;别由列缺,移于外络,兄乘弟位。反关者,非无脉也。谓寸口脉不应指,而反从尺傍过肺之列缺、大肠之阳,刺斜出于外络。其三部定
位,九候浅深,俱与平常应见于寸口者无异。若兄固有之位,弟窃而乘之。以其不行于关上,故曰反关。
在十万中仅见一二人。令人覆手诊之,方可见耳。一说男左女右,得之者贵,试之勿验也。病脉既明,吉凶当别。常脉之外,又有真脉。真象若见,短期可决。
以上正文之论脉,首先源派;次及流行;次则左右,男女定位;次则五脏,阴阳合时。寒热则属之迟数,内
外则别之浮沉,以至虚实异形,正邪各状,因脉知病,因病识脉。病则该于疮疡女幼,脉则穷于奇经反
关,可谓明且详矣。然而诸脉之外,更有所谓真脉者,大关生死,故又审别于卷末焉。夫人禀五行而生,
则五行原吾身之固有,外与天地通,内与谷神合,得以默运潜行,而不显然彰露。设五脏之元真败绝,谷神不将,则五行之死形各随藏而见矣。死亡之期,可计日而断。
心绝之脉,如操带钩转豆躁疾,一日可忧。《素问?平人气象论》曰∶“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前曲者,谓轻取则坚强而不柔;后
居者,谓重取则牢实而不动。如持革带之钩,全失冲和之气。但钩无胃,故曰心死。转豆者,即《素问?
玉机真藏论》所谓“如循薏苡子累累然”,状其短实坚强,真藏脉也。又曰∶“心绝一日死。”
又曰∶“壬日笃,癸日死。死于亥子时,水能克火也。”肝绝之脉,循刀责责;新张弓弦,死在八日。
《素问?玉机真藏论》曰∶“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脉来急益劲,如
新张弓弦,曰肝死。”又曰∶“肝绝八日死。”又曰∶“庚日笃,辛日死。死于申酉时,金能克木也。”脾绝雀啄,又同屋漏;一似水流,又同杯覆。
《素问?平人气象论》曰∶“死脾脉来,锐坚如乌之喙,如屋之漏,如水之流。”谓歇歇而再至,如乌喙之
啄,状其硬也。或良久一至,有如屋漏,状其不能相接。至如水流杯覆,则精气已脱,往而不返,倾而不扶,
其可生乎?又曰∶“脾绝四日死。”又曰∶“甲日笃,乙日死。死于寅卯时,木能克土也。”肺绝维何?如风吹毛;毛羽中肤,三日而号。
《素问?平人气象论》曰∶“死肺脉来,如风吹毛,曰肺死。”《素问?玉机真藏论》曰∶“真肺脉至,如以
毛羽中人肤。”皆状其散乱无绪,但毛而无胃气也。又曰∶“肺绝三日死。”又曰∶“丙日笃,丁日死。死于午未时,火能克金也。”
肾绝伊芳何?发如夺索;辟辟弹石,四日而作。《素问?平人气象论》曰∶“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索如相夺,其劲必甚;辟辟弹石,
其坚必甚。又曰∶“肾绝四日死。”又曰∶“戊日笃,己日死。死于辰戌丑未时,土能克水也。”
命脉将绝,鱼翔虾游;至如涌泉,莫可挽留。浮时忽一沉,譬鱼翔之似有似无;沉时忽一浮,譬虾游之静中一跃;状类如泉之涌,浮数于肌肉之上,
而乖违其就下之常;神已欲脱,何恃而能生乎?统而论之,使其在心,则前曲后居,柔滑全无,如转豆躁疾,则所谓累累如连珠、如循琅
者无有也。使其在肝,则强劲弦急,按之切手,如循刀责责,则所谓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者无有也。使其在脾,则坚锐连属如雀啄粒,许久一滴,二脉乍数乍疏,如屋之
漏,去而不返,如水之流,止而不扬,如杯之覆,所谓和柔相离、如鸡践地者无有也。使其在肺,上则微茫
下则断绝,无根萧索,所谓厌厌聂聂、如落榆荚者无有也。使其在肾,解散而去,欲藏无入,去如解索弹
搏而来,所藏尽出,来如弹石,则所谓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者无有也。在命门右肾与左肾同,但内
涵相火,故其绝也,忽尔静中一跃,如虾之游,如鱼之翔,火欲绝而忽焰之象也。在膀胱泛滥不收,至如
涌泉,以其藏津液而为州都之官,故绝形如此。盖脉之和柔得体者,胃气与之俱耳。胃气若少,即已成
病;何况于无,则生生之根本先绝,而五脏其能持久哉!再察色证以决之,理当不爽也。见真藏之脉可
决短期者是矣。而《素问?玉机真藏论》曰∶“急虚身中卒至,五脏绝闭,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于堕溺,不可为期。
其脉绝不来,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脱,真藏虽不见,犹死也。”乃知有急病不必真藏脉见而卜其死者,可拘于时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