夬
[
内干外兑。《逸象》:”干为神,兑为通,与神通气也。——引干气下通之义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小人谓阴。阙门下通于腹,腹为阴,引乾阳下注,以决阴也。
]〈谢按:以丹道而言,乃是凝神入气穴初步功法。〉
乃自百会,下游阙盆。<谢按: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通则顺之而引。>
[
篑中书同。陶本作“继于脑际,向下胸堂。”百会,穴名,其穴在顶门。阙盆,亦穴名,其穴在胸。吕祖曰:“此不言意,意在其中。”,曰“下”者,引一引元并下之义,味下句自可见。
]<谢按:回光返照,采真元归入泥丸,而直入中黄,即丹道中之“放光引致世散元一”之法。>
干
[
元亨利贞:元始,亨通,利和,贞正。元始,谓易生复初,探赜索引,万物资始。亨通,以阳通阴。各正性命为利贞。心以上为阳,腹为阴。胸乃阳始通阴之界,<谢按:亦可指绛宫一窍>,天下之赜将由之而起,不可憧扰。干有伏坤,驭动以静,乃为体得闲趣。体干之德:刚健中正纯粹精。——此七德者,所由觉空色相,一丝不挂也。
]
游夫阙盆,体得闲趣。<谢按:入归神室,此时洗心沐浴,上中二田合而为一,心息和融,玄窍大开。大休歇一场,湛然而寂,不照而照,太极初现,“天仙心传”称此为“圆清”,浑然无尘。>
[篑中书同。陶本作“用守胸堂,一丝不挂。”(一得)
按:《易》曰“清明在躬”,〈谢按:人心已与天心合一也。〉《心经》曰“五蕴皆空”,盖同是道也。吕祖曰:“第一戒毋率躁,第二戒毋昏迷,第三戒毋莽荡。要识此中,<谢按:从狭义而言,此”中“是为内玄牝,又称中黄神室,从广义而言,乃天地之”心“,造化之玄牝也,其诀在于”无住无执“>,本无一物,有何人我,有何内外,光明磊落,彻天彻地,物物件件,机动乃现。现非心体也。现而勿察,隐而勿追,如浮云之点太空,过而已矣。所当迎者,清存十分,和迎三五”。盖此一步,《参同》谓之“上德”。德以清虚恬淡,一尘不染。得失有无,不稍粘滞,乃为得法。
]
此为下手第二步。
[吕祖曰:“此步中必现有纷纭景象,〈谢按:丹书谓此为活午时。〉若稍滞稍扰,天君有病,不惟无益,为害非细。而于下步便无下手处矣,可不戒哉!”(一得)
窃谓:能体游字、闲字,意义自得,行合祖训焉。]
〈谢按:虽得干元降此而制之,但此乃人心之“中”,万物芸芸,人心复杂,故现有纷纭景象,行者易逐幻境。如此时微杂私意,则恐有弊病。故需一丝不挂,〉
姤〈谢按;运返正午,夬通过干而返为姤,丹道之返还伟功见矣!其诀惟在“念中无念”。〉
[
内巽外干。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阴为柔。“刚遇中正,天下大行”,谓以刚克柔。五中正,故刚遇中正。阴始生,故宜勒照。姤与复旁通,复则龙蛇俱蛰,女后则万物发扬——阴阳相伏之理。象曰:“天地相遇品物咸章”。故为万路齐开。“天下有风”,无路不通也
]
第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