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票非但不是价格的原因,反而是价格的结果。对利润的预期提供了动机,购买者的信用构成了购买力,而汇票仅仅是对债务的书面证明,
承诺在约定的时间付款。如果按上涨价格购买棉花的A,没有过低估计供给,或过高估计消费,则制造商就必须支付这种价格,用他的承兑汇票或支票使
A能够清偿自己的到期汇票,八由此而获得利润,或根据我们的假设,不赔也不赚。但如果A相对于消费而言错误估计了当前的和临时的供给,则价格
将下跌,他将因这笔交易而遭受损失;如果他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借入的资本进行交易而损失又很严重的话,他将宣告破产。
根据交易的正常过程,在上述两种假设的情况下,显然只能得出上面所说的结论。但是,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根据诺曼先生的观点,价格下跌的
原因,不是由于买主对事实作了错误的判断,也不是由于相对于消费而言,他错误估计了供给,而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货币来维持预定的价格。
诺曼先生没有试图说明,在假设的那种情况下,维持棉花价格上升所需的货币数量必然取决于硬币和银行券的总量,但他却把这种总量看作是国家
现存的通货,认为棉花的买主必须从这种总量中抽取通货来偿付汇票。
他似乎并不清楚,能够用于购买棉花和棉织品(即能够用于购买种植者手中的原棉和消费者手中的棉织品)的货币数额,取决于国内外消费者能够而且愿意
用来满足其对棉布和棉织品需要的那部分货币收入。从种植者手中原棉的买卖到棉织品进入消费者手中,全部买卖活动所使用的货币总额,必然会达到
那一数额,但不管中间交易使用多少汇票,决不会超过那一数额,只有当雇主在分配和制造的各中间过程中错误计算了资本和劳动时,才会超过那一数额。
因此,维持某种物品高价格(这种高价格是实际供给不足或担心供给不足造成的)的主要障碍,不在于国内现存货币的数量,而在于消费者手中或
口袋里用于购买这种物品的货币数量。价格最终下跌,并非象上面那段话所假设的那样,是国内维持高价格的通货数量不足引起的,而是由于消费者不
能或不愿支付上涨的价格,由于供给恢复了平常的水平,或供给增加了,不管是实际有所增加,还是预期有所增加。
但紧接着诺曼先生又说了下面一段话,这段话表明,他认为汇票对于物价的影响不是开立汇票造成的,而是通过背书转手造成的:“大部分汇票的
开立和兑付,对通货不产生任何影响。例如,设A向B出售咖啡,B3个月之后付款,按合理的现行价格为此开立一张汇票,八持有这张汇票直至到期比
很显然,这与A提供相同期限的信贷,其结果是一样的。但当他通过背书用这张支票向C付款时,便节省了货币,而且通过不断背书转手,可进一步节
省货币。因此,即便是通过开立汇票以上涨的价格赊购,有时也不创造任何新的货币,不一定节省货币。”上面第一种假设情况下棉花价格的上涨和第二种假设情况下出售咖啡的
公平价格,从诺曼先生两段话的表面看,似乎应是这两种情况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末尾的两句话却使人消除了这种看法,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所支
付的价格与下述问题毫不相干,即汇票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执行货币的职能从而影响物价。这两种情况仅仅证明了我在前面竭力要表明的那一点,即商人之间的买
卖活动,大多可以通过信用进行,汇票只是信用的书面证据;连续不断的背书增加了汇票上最初所签姓名的信用,并相应地转让了资本。我引述诺曼先
生的这两段有关通货和物价关系的话,仅仅是为了指出他的学说犯了这样一个严重的错误,即认为汇票会对物价产生影响,而不是把汇票视为物价的结果。
通货理论认为纸币发行数量即银行券的数量会对物价产生影响,这在更大的程度上(因为通货理论更重视这一点)犯了与上面相同的错误,也等于
是用原因来代替结果。正是这一错误,使人们在试图把通货理论应用于实际商业活动过程的一切努力中,颠倒了推理的方法并歪曲了对事实的看法。
第十三章论利率和物价之间的关系
在证券交易所和金融市场,货币一词被当作资本的同义词使用。货币的充足和便宜意味着寻找投资机会的资本充足,其结果是利率低;另一方面,
货币短缺和金融市场紧缩,则意味着游资的相对短缺,利率跟着就会上升。这些词语在只用于证券交易所或金融市场上的活动时,由于作专门术语使
用,使用者完全理解其含义,因而无论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还是在推理的过程中,都不会令人感到什么不方便。但是,在就通货问题进行一般推理时,
在使用这些词语讨论银行业的管理时,若不加区别地既用货币或通货的价值这一词语表示商品的交换价值,又用它表示资本的使用价值,则这个含糊不
清的词语往往成为造成混乱的一个根源。因此,在有关这一主题的许多着作中,以及向银行委员会提供的大部分证词中,会见到许多这样的例子,即那
些使用这些词语的人似乎在两种涵义之间动摇不定,因而他们决不可能得出清晰的结论。这里,我不想停下来指出,在一般推理过程中模棱两可地使用这些词语
必然会得出哪些荒谬结论。我提及这一点只是想探明金融市场上所谓货币的充裕或短缺,或用较为正确、较少引起误解的词语说,低利率或高利率,究
竟会对商品的价格产生什么样的直接影响。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低利率会抬高物价,高利率则会使物价下跌。
吉尔巴特先生在1841年1月号《威斯敏斯特评论》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就是这样解释物价所受到的影响的,把物价受到的影响归咎于货币的充裕或短缺
(他是按证券交易所和金融市场上的用法使用货币一词的,意指资本):“投机者和商人总是有某一特殊原因经营一种商品而不经营另一种商品;但易于获得货币
(这里的所谓获得货币,实际上指的是资本的使用)是投机的动因,每一种商品的价格都根据特定市场上货币的数量而上涨。”易于获得货币
(当然总是有充足的担保品)是商品投机的动因这句话完全与事实相悖,吉尔巴特先生恐怕很难举出哪怕是一个
事例,用它来说明仅仅有充足的担保品作抵押能很容易地借到款项,就会导致大规模的商品投机活动。也许值得从吉尔巴特先生的文章中再引述下面一段话,用以说明,根据
通货理论,英格兰银行所作的预付,在不增加流通额的情况下,会以何种方式影响商品的价格:
“让我们再一次假设流通额处于正常水平,假设英格兰银行购买1,000,000镑财政部证券,则由此而投入流通领域的银行券因为不能立即得到使用,会返回英格兰银行,
并被储存起来。此时,流通没有增加,但存款增加了1,000,000镑。英格兰银行由此而
会创造出1,000,000镑的购买力,而且储户力图进行最有利的投资时会抬高商品的价格,
并对投机风气产生刺激作用。假如英格兰银行把存款的这种增加看作是增加另外1,000,
000镑的充分理由,则所增加的这1,000,000镑仍会返回英格兰银行,增加储蓄存款:
由此而会创造出2,000,000镑的购买力,并将进一步刺激投机的风气,而每月统计表中的流通额却没有任何增加。”
可把这看作是对购买力概念的歪曲,这种看法在银行委员会某些成员的头脑中似乎深深地扎下了根。毫无疑问,由此而会创造出购买力;但如果相
对于消费状况而言,供给状况并未显示出转售获利的前景,那么这种购买力
为什么会用于购买商品呢?事实是,持有资本和享有信用的那些人所拥有的①购买力,决非是那些实际不了解投机市场情况的人所能理解的。他们错误地运用购买力的意向或意志与购买力同时扩张。其实运用购买力的动机要受转售获利前景的限制。
博赞基特先生在一本名为《硬币、纸币和信用通货》的小册中,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并就这些题目进行了富有独创性的推理。他同意我关于①通货数量不会对物价产生任何直接影响的意见,但却认为利率会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并非常重视这种影响。不过,在他两年多以前撰写这本小册子的时候
(吉尔巴特先生的情形也是这样),利率还不像现在这么低,因而利用最近获得的经验评论他在与当前大不相同的情况下提出的观点,或许是不公平的。
然而,我并不是依据利率的这种变化来评论吉尔巴特和博赞基特先生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的。我提及他们的看法,是因为他们比其他作家更为明确,更为详尽他说明了,在他们看来,利率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商品价格的。
博赞基特先生说(第73页):“假如利率降低到1%,借入的资本就会与自己拥有的资本几乎同价。”
认为以那样低的利率,或者甚至更低的利率借入的资本,与自己拥有的资本几乎同价,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观点,若不是由一个如此有才智的、并且在这一问题的某些方面又是那样见识广博的作家提出来的,几乎不值得认真对待。他是否忽略了这样一点,即,根据假设,必须具备偿还条件,抑或认为这点不重要?
不过,他接着说:“对发行货币的需求”(借人资本?),“或者获取资本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仅
仅受到所能提供的担保品的数量的限制,其结果是,所有那些能被利用来产生利润的商品的价格都将上涨。”
以这种方式说明低利率的作用,叫人感到很奇怪,似乎存在着严重的误解。我们必须假定,利率普遍降低,但需要可靠的担保品;因为,如果不加区别地提供信贷,而不要求合理的偿还担保,那人们就会肆无忌惮地进行投机活动。因而,假定利率普遍降低,并且贷款期限足够长,使经营不同商品的商人广泛地受到影响。那么,结果将正好与博赞基特先生所预期的相反。
利率的普遍降低等于,或更确切他说会导致生产成本的降低。在使用大量固定资本的地方,例如在制造业中,这显然是必然的结果,但在所有需要支出资本,需要花费时间才能生产出商品
(不论是原料还是制成品)的情况下,也会产生这种作用;由此造成的低生产成本,由于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将必然使所有商品的价格下跌,因为货币利息是商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因此,我的推测是,最近两年利率的降低,必定是我国某些最重要的制造品价格大幅度下跌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些制造品价格的下跌正好与利率的降低相一致。
第1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