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罗荣桓军事文选合集(下)>第45章
这个阶段,党中央、毛主席为我们规定的中心任务是: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坚持己得的阵地,发展人民力量在各方面的优势。山东我党我军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在对敌对顽斗争中取得了一定胜利,山东各地区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我军对敌对顽都没有争取到优势,常常处于敌顽夹击之中。
第一一五师进入鲁西后,敌人集中力量搞第一一五师直属队。在陆房、汶上、梁山战斗后,第一一五师转入了鲁南,便经常处于两面夹击,经常受到威胁,处境比较困难。我们进入郯(城)马(头)地区后,曾要求山东分局南下,分局要求第一一五师北上,向分局和山东纵队靠拢。第一一五师留下部队坚持鲁南斗争,师部向北移至临沂以北青驼寺附近。但因山区太困难,后来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师部就又南下滨海区找了个吃饭的地方。严格说来,北上是收缩退却,如果我们全部北上了,东北军将完全占领鲁南山区,我们将被压缩到沂蒙山区,实际上那是为东北军让路。失掉了鲁南,将来南下就没有出口,对陇海路南和湖西地区的联系也都不利。我们坚持鲁南,开辟滨海地区,打开甲子山区,都是为了配合坚持和发展沂蒙山区。如果不这样,沂蒙山区就会处于内外夹击的形势。像一九四一年冬,日军对沂蒙地区进行”铁壁合围“”扫荡“时,如果没有鲁南、滨海两个外围地区的坚持,沂蒙根本坚持不住。事后看,坚持鲁南的意义更为明显。这些事根本不是靠拢不靠拢的问题,而是要有一个统一部署和领导的问题。
一九四一年中央曾有指示,要山纵归第一一五师指挥。同时在敌大”扫荡“时,分局开会,讲了反”扫荡“部署,要他们赶快从北沂蒙的反顽阵地上撤下来,否则敌人一出动,我们将两面受夹击。但未引起重视,结果受了很大损失,这些损失是可以避免的。
第一一五师主力入鲁之初,由八路军第一纵队统一指挥。但不久,一纵就不存在了。由于斗争方针和军事指挥迟迟统一不起来,尽管中央作过多次指示,但是仍不能解决问题。由于统一军事指挥长期不能实现,对于山东的斗争发生了严重的影响。直到一九四一年以至一九四二年几次大”扫荡“中遭受到重大损失,失败的教训使大家清醒过来,感到不统一不行了。这个教训是很沉痛的。这时候中央也作出了各个根据地领导一元化的决定。
另一个重要争论是搞分散游击战,还是搞运动战或运动游击战的问题。
山东是处在敌人后方,只能以游击战为主,搞大兵团的运动战,是送给敌人消灭。尤其是当时山东的主要山区已被国民党掌握了,我处于敌顽夹击、两面作战的不利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搞广泛的游击战争,并且尽可能地利用敌顽之间的矛盾,进行巧妙的斗争。要开展游击战争,就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后来我们在反”扫荡“、反”蚕食“斗争中,就是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边战术“[1],组织敌后武工队,开展政治攻势等等。这些都是为了执行游击战争的方针。一九四○年九月在鲁南召开的桃峪会议,实际上就是争论运动战还是游击战的问题。当时就有一种意见说,在山东”敌后已进入相侍阶段“,”我对顽斗争己取得了优势“,”我们要大搞交通破袭战“等等。我们是不同意这些观点的,不同意搞运动战。敌后仍然是敌强我弱的形势,在这种形势下过分刺激敌人有什么好处?我们向中央报告了当时山东的形势和游击战的方针,得到了中央的批准,没有搞大规模的破袭战。
那时曾有人批评说”第一一五师是主力部队,为什么不打大仗?“实际上一一五师老部队只有一个团。就是部队再多些,也不能搞运动战。
这个阶段还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就是”四年工作总结“的问题。一九四二年四月,山东分局在刘少奇同志的直接指导下,作出了《抗战四年来山东我党工作总结与今后任务》的决议,系统总结了山东抗战四年来的成绩及经验教训,指出了山东工作中存在的缺点、错误,明确了以我为主、发动群众、开展分散游击战争等对敌对顽斗争方针,指出了以后的各项任务及斗争方向。特别是确定了要纠正山东肃反扩大化的错误。这个总结使山东我党我军达到了思想上的统一,对山东工作的转变,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这次总结之后,各区深入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明确地贯彻了以我为主的方针,分散游击战争也有了广泛的发展。
(四)山东抗日战争的第四个阶段是山东军区成立,实现党、政、军一元化领导直到抗日战争胜利。
山东实现一元化须导的时间,可以说从山纵与一一五师合并成立山东军区就开始了,因为当时主要是军事斗争。这一时期的任务主要是反”扫荡“、反”蚕食“反伪化斗争;此外,就是夺取甲子山区。一九四三年,敌人继续扩大面的占领,加紧对我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其”蚕食“在上半年达到了顶点。我各根据地的斗争十分紧张。在鲁南,敌人搞得我们只剩上下”一条线“;滨南也被槁掉了;冀鲁边站不住脚了,需要以清河区作依托;清河区这一年遭受敌人万人以上的大”扫荡“三次。根据这些情况,为了改变被分割的不利地位,我们广泛地开展了分散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和政治攻势,进一步加强了全面对敌斗争。同时,我们紧紧掌握了有利的历史时机,推动国民党积极抗日,反击其反共阴谋,团结中间力量,结果粉碎了李仙洲入鲁反共的企图,送走了东北军出鲁。山东已无国民党的主力部队。从一九四三年下半年起,山东地区的斗争形势开始好转了,到一九四四年就有了显着的变化。胜利了,发展了,粉碎了敌之”扫荡“、”蚕食“,又集中部队反击顽固派,滨海收复了甲子山区,滨海南部、鲁南也扩大了,以后打开了诸城地区和胶东直接打通了联系。山东形势基本好转,但是形势的根本好转,还是在完成了一九四五年上半年的三个月作战计划以后。
三个月作战计划主要是开辟胶济路东段的两侧地区,以打通和扩大渤海和胶东,以及他们同铁路以南地区的联系;再就是夺取临沂、费县,使胶济铁路以南的鲁中、鲁南、滨海三个地区联成一片,以便在大反攻时腾出手来向大城市进军。但是,正当我军准备发起攻势之时,敌人突然增兵山东,进行了一次全区性的大”扫荡“。当时有些人对于敌人这次”扫荡“、增兵的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认为一九四一年的形势又来了,主张分散作战,化整为零,要否定三个月作战计划。实际上,敌人那次”扫荡“,只不过是为重点防御而采取的以攻为守的行动,是借”扫荡“掩护调整部署。当时苏军已打到了柏林,欧战即将结束,我国的抗日战争已处于大反攻的前夜,形势是很好的。我们根据这一正确估计,坚决贯彻执行了三个月作战计划。执行三个月作战计划较好的是胶东、渤海和鲁中;执行得不好的是滨海,他们对临沂、费县,重视不够,没有把主力摆在临沂,而只派了一个分区政治部主任在那里,结果日军投降时,日本人退出了临沂,叛军王洪九却乘机插进去,给以后的作战带来很多麻烦。大反攻时,我们集中了七个团搞临沂,牵制了很大兵力。假如我们早占了临沂,在大反攻时,就可以抽出兵力包围济南,或向北机动,这样对以后进军东北的军事行动就会更加有利。我们经过了五、六、七三个月作战,基本上完成了预定计划,打通了几个战略区的联系,创造了最后反攻日军的有利阵地。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就主动了,抽出了很大兵力参加大反攻。在苏联对日宣战的第二天,我们就编成了五十个团,这是执行三个月作战计划的结果。否则,大反攻来了,我们的兵力还没有集中起来,内地的敌占据点还没有肃清,那就被动了。在三个月作战的基础上,我军又经过一个多月的大反攻作战,获得了巨大的胜利,山东的兵力发展到二十七万人。
山东党、政、军实现一元化领导后,方针政策是更加明确了:”以我为主,不要国民党插手“、”要独吞山东“,体现了两条路线的斗争,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
三、对于几个重要问题的看法(一)关于”四年工作总结“和”五年工作总结“一九四二年四月山东分局所作的四年工作总结,应当肯定是基本正确的。它贯彻了少奇同志指出的以我为主的方针,以及发动群众等问题。明确了对敌对顽斗争方针,达到了统一。以后搞的五年工作总结基本精神不对,不是贯彻四年工作总结,而是想用它代替四年工作总结。四年工作总结还没有很好地传达,传达了也没有讨论,没有很好地转变工作,而五年工作总结却说群众工作有了很大的转变。五年工作总结对三角斗争仍然认识不足,不承认两面作战,不是贯彻四年工作总结的精神。五年工作总结对山东工作没有什么好的作用。
(二)第一一五师入鲁的时机、作用及发展方向等问题关于第一一五师入鲁的时间,萧华纵队一九二八年秋就进入冀鲁边地区;第六八五团是一九三八年底就进入湖西地区。关于第一一五师过津浦路东的情况是这样的。第一一五师到鲁南,有的同志本来是不同意的。后来鲁西形势紧张。我们先把后方摆到鲁南,有的同志没通过第一一五师就把它(王秉璋、黄励部)编为”东进支队“了。
第一一五师到鲁南以后,有的同志要师部北上与山纵靠拢。根本问题不是靠拢不靠拢的问题,而是统一领导的问题,当时是各人搞个人的。沂蒙山区的北线是东北军,第一一五师坚持鲁南,以后打开甲子山区,都是为沂蒙作外围,使这些地区和沂蒙山区联系起来。
第一一五师入鲁时,中央曾有准备向南机动(进入华中和河南地区)的战略设想。以后情况变化了就没有去。第一一五师的部队大部分还是南下了,如第三四四旅、六八五团及以后的教五旅等等。第一一五师是有明确的建设山东根据地的观念的。
(三)湖西及山东的”肃托“问题对湖西”肃托“事件分局没有讨论是有责任的。以后许多地区又重复了这个错误,如沂蒙、渤海、胶东等地,又杀了许多人。湖西”肃托“的错误,主要原因是党内不纯,思想混乱,没有统一的斗争方针和明确的政策。领导干部都是些学生,没有斗争经验,加上有反革命分子混在党内,被人钻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