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文学> 罗荣桓军事文选合集(下)>第18章
注释[1]大革命,指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七年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
[2]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指一九二七年上半年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陈独秀放弃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于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主张一切联合,否认斗争,对国民党右派反共反人民的阴谋活动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以致当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向人民突然袭击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
[3]左倾盲动主义错误,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的短期间,在党内曾经出现一种“左”倾盲动主义倾向,认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所谓“不断革命”,中国革命的形势是所谓“不断高涨”,因而不肯去组织有秩序的退却,错误地使用命令主义的方法,企图依靠少数党员和少数群众在全国组织毫无胜利希望的许多地方起义。这种盲动主义的行动曾经在一九二七年底流行过,到了一九二八年初渐渐地停止了下来。盲动主义就是冒险主义。
[4]立三路线错误,是指一九三○年六月以后的四个月时间内,以当时党中央主要领导者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是年六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李立三领导下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涨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
决议案,主张全国各地都要准备马上起义。不久,订出了组织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随后又将党、青年团、工会的各级领导机关,合并为准备武装起义的各级行动委员会,使一切经常工作陷于停顿,同年九月中共中央召开六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李立三的“左”
倾冒险主义错误。
[5]教条主义、宗派主义错误,指一九三一年一月,在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陈绍禹)等人在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米大的支持下,取得了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他们在政治上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把反资产阶级和反帝反封建并列;否认九一八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明显变化,把中间势力当成“最危险的敌人”;继续推行“城市中心论”,主张红军夺取中心城市以实现一省数省首先胜利形成全国的胜利。在军事上,先是推行冒险主义。后来又变为保守主义和逃跑主义。在组织上实行宗派主义,对不同意他们错误主张的人,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统治四年之久,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6]伪选总统,指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九日至五月一日,国民党在南京召集伪“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为“总统”,李宗仁为“副总统”。
[7]反蒋、反美的学生运动,从一九四六年十二月起,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学生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爱国运动,有了新的高涨,逐步形成为反蒋反美斗争的第二条战线。直到全国胜利为止,学生的爱国斗争从未停止过,给美蒋以严重的打击。
[8]蒋介石又公开出卖内河航行权,指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四日国民党政府和美国政府签订的出卖中国主权的所谓《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条约共有三十条。其中美国船舶可以在中国开放的任何口岸、地方或领水内自由航行,其人员和物品有经由“最便捷之途径”通过中国领土的自由。美国船舶,包括军舰在内,可以在遇到“任何危难”的借口下,开入中国“对外国商务或航业不开放之任何口岸、地方或领水”。
[9]根据地是五大块,指东北、华北、华东、中原和西北。
[10]政工会议,指一九四八年二月二日至三月七日,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召开的政治工作会议。
[11]司令部会议,指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五日至四月十五日,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召开的参谋会议。
十八章组织工作的当前任务①
内容
(一九四八年八月九日)当前组织工作的任务是什么呢?首要任务就是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全军上下贯彻统一集中的纪律。目前,人民解放战争已进入第三年,快接近全国范围的胜利,战争的形势需要我们全党全军更加统一与集中,没有这个条件,想争取全国范围的胜利是很困难的。
要贯彻统一集中的纪律,首先要反对经验主义。我们部队里还存在一些不够统一集中的现象,主要是在思想上受经验主义的支配。经验主义在部队中的具体表现是:各人坚持自己原来老一套的作风,也就是各自为政的作风。
对新的事物,新的情况,新的任务等体会不够,工作上往往以自己的陈旧习惯代替应有的新的创造。眼光被局限于旧的狭隘的圈子里,看不到新的整体的问题。
经验主义又与事务主义相关联,事务主义的作风,往往是平均主义的看待问题,形式主义的无实际内容的看待问题。表现在今天的工作上,就是零乱现象,就是一般化的看待任何问题,就是对党在一定时期内的重要政策、指示,缺乏认真的研究、执行和检讨。
首先拿关于爱惜人力、物力,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问题来说,我们在三月的政工会议[1]上、军事会议[2]上,都一再提到这个问题,并且要求把它当作战略性的问题来看待,但在实际中井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部队中人力物力的浪费,是吓人的。
例如后方的兵员大量补充部队,但部队没有很好地巩固这部分力量,逃亡现象非常严重。据政治部的统计,三个月的整训中,没有作战行动,就减员了二万八千人,几乎等于一个纵队,等于关里一个多纵队。从三月补充到现在,没有打仗,我们总以为半数以上的纵队会保持四万一千人到四万四千人,充充实实的。但事实不然,有的又已经不满额了,又在叫要补充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的是我们的同志,片面的强调战争的需要,不照顾后方人力的困难,以为横竖减员后上级会补充,便采取大批洗刷,不认真的多想具体办法巩固部队。这是非常严重的现象,应引起极端的重视。
再例如对畜力的浪费。我们自己约有十一万匹马,去年冬季攻势中还征用了老百姓六万匹马,即一个攻势中就用了十七万匹马来拉大车(其中部分骑用),大车的损坏很大,要赔的话,不知要赔多少!同时在使用上,一用就几个月不放,其实有的只是用上一、二回,随着部队空拖,徒耗民力,影响生产。
再例如粮食的浪费。据各地政府及财政机关的材料,一个冬季攻势,就收到六万吨粮食的白条子。仅去年一年就浪费了等于陕甘宁边区九年的公粮。后勤会议反映,有许多纵队存在老百姓家的粮食很多,有万把斤的,几千斤的。至于卖粮食,用粮食换纸烟的现象那就大多了,在干部甚至高级干部中都有这种无纪律的现象。
再例如练兵中违犯纪律的现象,演习时踩坏老百姓许多庄稼,地方政府提出意见,他就问人家“练兵重要不重要?”练兵固然重要,但并没有规定一条一定要踩庄稼、牺牲群众利益去练兵呀!打开四平后,部队演习,打死了人,演习炸药,炸塌了老百姓的房子,把老百姓压死,自己也死伤了很多①本文是罗荣桓在东北军区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话的第一个问题摘要。
人。好像非这样就不叫“演习”。还说:“这是练兵中不可避免的!”调到“军大”去学习的人,嫌后方“演习不逼真”。老百姓不满意,还说“老百姓没有战争观念”。难道这不是奇闻吗?
再例如为了防止粮食的浪费,最近后勤部规定在部队实行粮票制度。但各方面都反对,认为“不方便”,增加麻烦,吃一顿饭还要带粮票,“大小气了”。有些同志是很大方很慷慨的,正如林总[3]所说的:“有些同志总觉得慷慨好些,可是要知道,你用以施行慷慨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老百姓的!”如果我们想想,老百姓中有饿死人的事情,那么实行粮票制度就不是小气,而是群众观点,如果没有这个制度,战争打下去就有困难,所以这又是长期战争观点的问题。反对粮票制度的人只是从一般的所谓方便不方便着眼,而不是从当前的战争着眼。
再例如这次执行统一的编制问题,虽说一般的还执行得比较满意,但个别方面意见还是很多,总的精神还未能贯彻,有的执行上还有自由主义。有的干部就认为过去把细粮减掉了,现在又把马减掉了,认为个人没有前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