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西哲苏格拉底,见有兄弟不睦者而戒之曰:“兄弟贵于财产。何则?财产兄弟贵于财无感觉,而兄弟有同情;财产赖吾人之保护,而兄弟则保护吾人者也。凡人独产居,则必思群,何独疏于其兄弟乎?且兄弟非同其父母者耶?”不见彼禽兽周育于一区者,不尚互相亲爱耶?而兄弟顾不互相亲爱耶?其言深切着明,有兄弟者,可以鉴焉。
兄弟姊妹,日相接近,其相感之力甚大。人之交友也,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兄弟姊妹之亲善,虽至密之朋友。不能及焉,其习染之力何如耶?凡兄姊举动不子弟不从父母之命,或以粗野侮慢之语对其长者,率由于兄弟姊妹间,素有不可不慎良之模范。故年长之兄姊,其一举一动,悉为弟妹所属目而摹仿,不可以不慎也。
兄弟之于姊妹,当任保护之贵。盖妇女之体质既纤弱,而精神亦毗于柔婉,势不能不倚于男子。如昏夜不敢独行;即受谗诬;亦不能如男子之慷慨争辨,兄弟对姊妹以申其权利之类是也。故姊妹未嫁者,助其父母而扶持保护之,此兄弟之本务之本务也。而为姊妹者,亦当尽力以求有益于其兄弟。少壮之男子,尚气好事,往往姊妹对兄弟之本务父母既没兄有凌人冒险,以小不忍而酿巨患者,谏止之力,以姊妹之言为最优。盖女子之情醇笃,而其言尤为蕴藉,其所以杀壮年之客气者,较男子之抗争为有效也。
兄弟姊妹能互相扶翼,如是,则可以同休戚而永续其深厚之爱情矣。
不幸而父母早逝,则为兄姊者,当立于父母之地位,而抚养其弟妹。当是时也,弟妹之亲其兄姊,当如父母,盖可知也。
第六节族戚及主仆第六节族戚及主仆第第六六节节族族戚戚及及主主仆仆家族之中,既由夫妇而有父子,由父子而有兄弟姊妹,于是由兄弟之所生,家族而推及于父若祖若曾祖之兄弟,及其所生之子若孙,是谓家族。且也,兄弟有妇,姊妹有夫,其母家婿家,及父母以上凡兄弟之妇之母家,姊妹之婿家,皆姻戚为姻戚焉。既为族戚,则溯其原本,同出一家,较之无骨肉之亲,无葭莩之谊者,关系不同,交际之间,亦必视若家人,岁时不绝音问,吉凶相庆吊,穷乏处族戚之道相赈恤,此族戚之本务也。天下滔滔,群以利害得失为聚散之媒,而独于族戚间,尚互以真意相酬答,若一家焉,是亦人生之至乐也。
人之于邻里,虽素未相识,而一见如故。何也?其关系密也。至于族戚,何独不然。族戚者,非惟一代之关系,而实祖宗以来历代之关系,即不幸而至族戚之关系流离颠沛之时,或朋友不及相救,故旧不及相顾,当此之时,所能援手者,非族戚而谁?然则平日宜相爱相扶也明矣。
仆之于主,虽非有肺腑之亲,然平日追随既久,关系之密切,次于家人,主仆之关系是故忠实驯顺者,仆役之务也;恳切慈爱者,主人之务也。
为仆役者,宜终始一心,以从主人之命,不顾主人之监视与否,而必尽其仆役之本务职,且不以勤苦而有怏怏之状。同一事也,怡然而为之,则主人必尤为快意也。
若乃挟诈慢之心以执事,甚或讦主人之阴事,以暴露于邻保,是则不义之尤者矣。
夫人莫不有自由之身体,及自由之意志,不得已而被役于人,虽有所取偿,主人之本务然亦至可悯矣。是以为主人者,宜长存衰矜之心,使役有度,毋任意斥责,若犬马然。至于仆役佣资,即其人沽售劳力之价值,至为重要,必如约而畀之。
夫如是,主人善视其仆役,则仆役亦必知感而尽职矣。
仆役之良否,不特于一家之财政有关,且常与子女相驯。苟品性不良,则仆役与子女子女辄被其诱惑,往往有日陷于非僻而不觉者。故有仆役者,选择不可不慎,之关系而监督尤不可不周。
自昔有所谓义仆者,常于食力以外,别有一种高尚之感情,与其主家相关系焉。或终身不去,同于家人,或遇其穷厄,艰苦共尝而不怨,或以身殉主自以为荣。有是心也,推之国家,可以为忠良之国民,虽本于其天性之笃厚,然非其主人信爱有素,则亦不足以致之。
第一节总论,凡趋向相同利害与共之人,集而为群,苟其于国家无直接之关系,于法律社会无一定之限制者,皆谓之社会。是以社会之范围,广狭无定,小之或局于乡里,大之则亘于世界,如所谓北京之社会,中国之社会,东洋之社会,与夫劳工社会,学者社会之属,皆是义也。人生而有合群之性,虽其种族大别,国土不同者,皆得相依相扶,合而成一社会,此所以有人类社会之道德也。然人类恒因土地相近种族相近者,建为特别之团体,有统一制裁之权,谓之国家,所以弥各种社会之缺憾,而使之互保其福利者也。故社会之范围,虽本无界限,国家而以受范于国家者为最多。盖世界各国,各有其社会之特性,而不能相融,是以言实践道德者,于人类社会,固有普通道德,而于各国社会,则又各有其特别之道德,是由于其风土人种习俗历史之差别而生者,而本书所论,则皆适宜于我国社会之道德也。
人之组织社会,与其组织家庭同,而一家族之于社会,则亦犹一人之于家喜群之性不族也。人之性,厌孤立而喜群居,是以家族之结合,终身以之。而吾人喜群之以家族为限性,尚不以家族为限。向使局处家庭之间,与家族以外之人,情不相通,事无与共,则此一家者,无异在穷山荒野之中,而其家亦乌能成立乎?
盖人类之体魄及精神,其能力本不完具,非互相左右,则驯至不能生存。
体魄与社会以体魄言之,吾人所以避风雨寒热之苦,御猛兽毒虫之害,而晏然保其生者,之关系何一非社会之赐?以精神言之,则人苟不得已而处于孤立之境,感情思想,一切不能达之于人,则必有非常之苦痛,甚有因是而病狂者。盖人之有待于社会,精神与社会如是其大也。且如语言文字之属,凡所以保存吾人之情智而发达之者,亦必赖之关系社会之组织而始存。然则一切事物之关系于社会,盖可知矣。
夫人食社会之赐如此,则人之所以报效于社会者当如何乎?曰:广公益,开世务,建立功业,不顾一己之利害,而图社会之幸福,则可谓能尽其社会一员之本务者矣。盖公尔忘私之心,于道德最为高尚,而社会之进步,实由于是。
故观于一社会中志士仁人之多寡,而其社会进化之程度可知也。使人人持自利主义,而漠然于社会之利害,则其社会必日趋腐败,而人民必日就零落,卒至人人同被其害而无救,可不惧乎?
第3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