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方篇第四方剂(《伤寒论》)治温热暑疫,转为霍乱之主剂。
栀子(十四枚)香豉(四合绵裹)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升半,去滓,分二服。
按:此伤寒吐剂也,然古方栀子生用,故能涌吐。今皆炒黑用之,虽不作吐,洄溪谓其涤热除之治干霍乱矣。豉经蒸腐,性极和中。凡霍乱多由湿郁化热,挟秽浊恶气,而扰攘于中宫,惟此二物,最为对证良药。奈昔人皆不知察也。且二物之奇,匪可言罄,如偶以银花、竹叶清暑风,配以白蔻、菖蒲宣秽恶,湿甚者,臣以滑、朴;热胜者,佐以芩、连。同木瓜、扁豆则和中。合甘草、鼠粘而化毒。其有误投热药而致烦乱躁闷者,亦可借以为解救,厥功懋矣。而古今之治霍乱者,从不引用,岂非一大阙典耶。
药方篇第四方剂(《伤寒论》)治暑热炽盛而为霍乱者。
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按:治霍乱,粳米,须用陈仓者。或用生苡仁亦妙。
药方篇第四方剂(《伤寒论》)治证如前,而元气已虚者。
原方加人参三两。
按:白虎汤神于解热,妙用无穷。加人参,则补气以生津;加桂枝,则和营而化疟;加苍术,则清湿以治痿。变而为竹叶石膏汤,则为热病后之补剂。余因推展其义,凡暑热霍乱之兼表邪者,加香薷、苏叶之类。转筋之热极似寒,非反佐莫能深入者,少加细辛、威灵仙之类。痰湿阻滞者,加浓朴、半夏之类。血虚内热者,加生地、地丁之类。中虚气弱者,加白术、苡仁之类。病衰而气短精乏者,加大枣、枸杞之类。无不奏效如神也。
药方篇第四方剂(《伤寒论》)治中虚暑热霍乱,及霍乱已定,而竹叶(二握)生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人参(三两)麦门冬(一升)粳米(半升)
甘草(炙,二两)水一斗,先煮六味,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按《集验》云:此方加生姜,治呕最良。余谓治霍乱,宜用地浆煎更妙。
药方篇第四方剂(河间)治暑热挟湿之霍乱。
桂(去皮)白术猪苓(各五钱)茯苓(去皮)泽泻(各一两)滑石(四两)寒水石石膏
甘草(炙,各二两,一方甘草一两五钱)九味为末。每三钱,温水或新汲水,或生姜汤,量证调下。小儿每服一钱。按:此方,一名桂苓白术散。一方不用猪苓,或云去猪苓加人参,名桂苓白术散。
药方篇第四方剂(即益元散,一名天水散)桂府腻白滑石(六两)
甘草(炙,一两)二味为末。每三钱,温水或新汲水调下,日三。挟表邪者,以葱白五寸,豆豉五十粒,煎汤调下。本方加黄丹,名红玉散。加青黛,名碧玉散。加薄荷,名鸡苏散。加朱砂,名辰砂益元散。
药方篇第四方剂(《肘后》)治霍乱发斑。
葱白(一握)香豉(三合)水煎,入童子小便一合,日三服。
按:石顽云:本方药味虽轻,功效最着,凡虚人风热,伏气发温,及产后感冒,靡不随手获效。余谓胎前外感,何尝不是妙剂。芦根、竹叶、苏叶、黄芩,可以随证佐入。
药方篇第四方剂(《温疫论》)治湿盛霍乱,胸闷溺涩而渴者。
茯苓猪苓泽泻
橘皮按:吴氏五苓去桂,而治胃中湿热,最为有见,且以橘皮易术,则无实中之弊,而有利气之功,当变而变,斯为善用古法。欲平霍乱者,宜知所趋响矣。(吴又可《温疫论》
解理透辟,用药灵活,为病家不可不阅之书。素园)药方篇第四方剂(《局方》)治湿盛于中,霍乱吐泻。
茅术(去粗皮,米泔浸,四两)紫浓朴(去皮,姜汁炒)陈皮(去白,各三两二钱)
甘草(炙,二钱)四味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一片,煎七分服。转筋者加木瓜。本方加藿香、半夏,名金不换正气散。
药方篇第四方剂治湿蕴于中,寒袭其外,而为霍乱吐泻者。
浓朴陈皮桔梗白术半夏(各二两)大腹皮(一本作苍术,或用槟榔亦可)白芷茯苓苏叶藿香(各三两)
甘草(炙,一两)十一味为粗末。每三钱,姜三片,枣一枚,煎服。(《兰台轨范》此方无白术,似更妥。谢城)按:上二方,皆治风寒外感,食滞内停。或兼湿邪,或吸秽气,或伤生冷,或不服水土等证,的是良方。若温暑热证,不兼寒湿者,在所切禁。今人谓其统治四时感证,不审病情,一概滥用,误人不少,用治霍乱,姜枣宜裁。
药方篇第四方剂(一名四七汤。《金匮》)治情志不舒,痰湿阻半夏(一升)浓朴(三两)茯苓(四两)干苏叶(二两)生姜(五两)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
按:此方既主七情不适之郁痰证,亦治寒湿不化,风感外侵,食滞不消。误投滋补,因而病剧者,无不所响辄捷。
药方篇第四方剂治夏月虚人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之霍乱吐泻,而身发热者。
香薷(二钱)人参茯苓甘草扁豆浓朴(制)木瓜杏仁(去皮)半夏(各一钱)藿香砂仁(炒研,各六分)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药方篇第四方剂(《局方》)治暑月乘凉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头痛香薷(一斤)浓朴(姜汁炒)白扁豆(各半斤)三味为粗末。每五钱至一两,水煎,冷服。
药方篇第四方剂(《活人》)治同上。
原方加姜汁炒黄连四两。
药方篇第四方剂治霍乱转筋,肝火内炽,或吐青绿苦水者。
川连(六两)吴茱萸(取陈而开口者,一两)二味同煮干为细末,米饮糊丸,绿豆大。每三钱,陈木瓜五钱,煎汤下。吐酸味者,竹茹、生苡仁各三钱,煎汤下。
按:张雨农司马见余采此方,极为首肯。云:尝在都城,见杜石樵少宰,亦用此药,治愈多人也。
药方篇第四方剂治温病转为霍乱,腹不痛、而肢冷脉伏,或肢不冷而口渴苔黄芩(酒炒)焦栀子香豉(炒,各一钱五分)原蚕沙(三钱)制半夏
橘红(盐水炒,各一钱)蒲公英(四钱)鲜竹茹(二钱)川连(姜汁炒,六分)
陈吴萸(泡淡,一分)阴阳水二盏,煎一盏,候温徐服。转筋者,加生苡仁八钱,丝瓜络三钱。溺行者,用木瓜三钱。湿盛者,加连翘、茵陈各三钱。
第20章